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地转型为创新国?
2014年10月11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深圳,这个毗邻香港,拥有约1500万人口的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在几年前,这个城市还被认为是个生产廉价商品的大工厂,而现在,深圳似乎成了中国的硅谷。金融界的先锋聚在周媛(音)的3W咖啡店。这家咖啡店面向的客户是互联网创新公司——除了饮品和食物之外,这家店还提供工作区、会议室和咨询服务。店主周媛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会帮助创业团队,给他们做投资融资的对接,以及帮助他们壮大,提供孵化服务,比如一些法律和人力的培训等等。我们装修了一个非常酷、创业的年轻团队非常喜欢的办公空间,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可以办公。”
这家咖啡店位于深圳高科技中心南山区。来自各地的年轻人涌到这里成立互联网公司。目前已经有数百家此类企业,而数字每天都在增加。
长期以来,中国都被各国指责为“山寨国”,一个没有自我创新性的国家。从事中国市场研究的雪小山(Shaun Rein)表示,现在,至少在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情况并非如此了。“不为人们熟知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那些小型企业是最具创新能力的。他们现在首次获得了风险投资。这些企业都是规模只有3、4人的小公司。这些公司发明了全球最新的移动服务技术。”雪小山曾经出版过《山寨中国的终结》(The End of Copycat China)一书,主题是:中国只知道抄袭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个国家变得具有创新力。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水平:比如大型机械制造公司三一或是电信企业华为。
抄袭,创新之母?
雪小山认为发展会分为三个阶段:开始的时候中国只是单纯的抄袭外国。然后中国企业把这些产品加工成适应中国市场的商品。而现在中国正迈向第三个阶段:为全球市场创新。
他还表示,大概还需要20年的时间中国的整体经济才能达到像德国或是美国的创新水平。不过创新发展现在已经启动。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国在研究和发展领域的投资翻倍。但并不是所有的观察人士都这么乐观,比如欧洲商会驻中国代表处主任武特克(Jörg Wuttke)。他批评市场中因为国企的主导角色而缺乏竞争力,给创新带来阻碍。真正的新发展,突破性的产品在中国尚未出现。武特克表示:“他们的一些产品几乎达到了世界水平。但是总体来说,经过这么多年,投资了这么多钱,实际成果少的惊人。”尽管与中国相比,德国现在处于领先的位置,不过武特克还是赞成德中现在致力于建立创新合作伙伴关系。他认为这对德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雪小山则发出警告:“这样的伙伴关系有可能变成单向发展。虽然可能给德国带来几年的利益。但是中国会得到技术。这样德国可能会给自己制造竞争对手。在与中国的创新合作和技术转让方面,德国工业必须比其他国家更为小心谨慎。
不管“创新合作伙伴关系“的具体内容究竟怎样,人们清楚的一点是:这两个长期以来经济互补的“小伙伴”之间,竞争的气氛将会越来越浓——也包括创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