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战略性不信任
2013年6月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礼炮,仪仗队,国宴,这类美中领导人举行峰会的礼仪这回都被搁置一边。外交礼仪的约束被打破,开始探险新大陆,远离华盛顿。奥巴马和习近平本次会晤安排在加州南部偏僻的豪华私人农庄"阳光之乡"。两个全球的头号和二号经济强国的首脑都免去领带,穿着随意,他们不仅是两个最大的贸易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两个环境破坏国。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负债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坐在奥巴马对面的将是在未来10年引领中国命运的人物,而在这段期间内,中国很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美国同中国在一起将会有什么举动?一年多以前,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克林顿曾一语道破,她于2012年5月在北京说,"美国和中国现在尝试的事情是史无前例的,即为老牌发达国家碰上正在崛起的国家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寻找答案。"
"信任赤字"
寻找答案的过程由于长远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不信任而增加了难度。政治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战略不信任"。 北京认为,华盛顿围剿中国的崛起并企图加以破坏,以达到称霸目的。奥巴马开始将美国的战略重心移向亚洲,重新调集军事和外交资源,在华盛顿被称为"再平衡"的战略更增添了人们的怀疑。在美国一方,人们忧虑的是中国将主宰亚洲,而牺牲的将是美国的影响力和利益。
战略家认为美国和中国进行的是一场零和博弈,而不是双赢。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问题专家伊科诺米(Elizabeth Economy)对美中关系消除战略不信任的机遇做了谨慎的评估。她说,"如果双方相投,找到了真正的共同点,这便是建立两国间信任的开端。"但她强调指出,建立信任需要长久的时间,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共同的政治思路是它的基础。此外,伊科诺米还说,对中国缺乏信任的国家不光是美国,其他国家在怎样应对中国的问题上也出现困境。她举例说,比如知识产权、黑客袭击以及南中国海海和东海的领土主权之争等问题。
经济和政治权利
长久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得非常谨慎。中国改革的开创者邓小平曾说过,中国应"韬光养晦"。也许中国政府在数十年的经济追赶之后发觉时机已到。位于柏林的外交关系研究所的桑德施耐德(Eberhard Sandscheider )教授认为,这也是合情合理,经济实力强盛的国家会将其精力转变成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然后他们便开始在全球扩张利益。这意味着:他们的行动会更为积极。他们会关注国际问题,会加大伸张自身的利益。我们必须逐渐习惯中国在国际关系领域一步步,缓慢地,以迄今的实用主义方式,扮演越来越积极的角色。"
宝贵时光
在这种形势下为避免冲突和误解,美国和中国都应更多地了解对方,了解对方的动机。为此抽出两天时间在加州会谈是一次绝好的投资,是一次宝贵时光。在紧张的政治氛围里,类似旨在了解对方的畅谈以及建立信任的机会都十分缺乏。这是奥习第二次会面,2012年2月,习近平以中国首脑继任的身份在白宫受到奥巴马的会见。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同这两名政治家的关系息息相关。一名美中问题专家总结了这样的真谛:"虽然中国和美国不能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但如果去掉他们当中的任何一方,没有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作者:Matthias von Hein 编译:李鱼
责编: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