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下载文凭
2002年8月16日互联网为人们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模式带来了革命,也为大学学习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今天,没有互联网的大学生活简直是不可想象,而对于有的大学生来说,没有互联网简直就毕不了业。
写论文苦,写论文忙,写论文有个啥用场?花99欧元从互联网上下栽一个硕士论文,对于很多只想拿个文凭尽快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极具诱惑力。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台森教授是研究这一学术欺骗现象的专家。他对“南德意志报”的记者说,网上的论文在价格上确实很有吸引力,被发现的风险却是难以估计。在德国,估计有很多人从网上下栽、购买或剽窃作业和论文,但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德国的一些论文数据库不是公开的,而是需要付费才能进去的,因此负责评审论文的教授几乎没有可能在互联网上找到原文。虽然现在有一些很好用的检索机器,但是评审教授必须要破解封闭的数据库才能进行有效的检索。而在美国,论文的数据库是公开的,只要用检索机器检索一些有规律的用语甚至拼写错误就可以查到原文。
台森教授认为,如果能开发出特殊的检验程序,就可大大方便识别剽窃之作。例如,剽窃之作往往都是拼凑起来的,句法特点、用语和行文风格很不统一,专门的检验程序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台森教授本人在批改作业和论文时就常常能根据上述特征看出一篇抄袭的论文或作业的破绽。但是,这样的程序仍然没有办法识别那些抄袭文字的来源。随着互联网数据库越来越膨胀,想找到原文更是困难重重。
互联网上抄袭论文难以查获,另一个原因就是德国大学规模庞大,学生人数众多,象个制造硕士和博士的流水线作业的大工厂,很多受欢迎的大型专业(如经济,法律等专业),在学期末会收到上百篇论文,教授根本不可能进行个别辅导。假如一个教授每个学期只需要辅导很少的学生,他就可以定期检查和了解学生论文的进展情况,学生想作假的可能性也就很小。
台森教授本人曾发现一例博士论文网上剽窃案。一个来自北德的博士候选人的整篇论文都是从网上拷贝下来的,本来没人知道,他也顺利拿到了博士文凭,还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不过这位“文抄公”的运气实在太差,不久被抄袭的原文的美国作者成为了教授,该论文也得到出版并成为很有影响的一本书。
美国伯克力大学曾经做过一次检验,结果发现25-30%的学生学期作业论文是抄袭的,这还不包括那些只有个别章节或段落抄袭的作业。虽然德国还没有进行过这样的测试,但是台森教授认为德国的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在慕尼黑大学,如果作业被发现是抄袭的,一般的处罚是取消成绩,但学生可有一次补考机会。
教授经济学的台森教授以嘲讽的口气说,那些抄袭作业或论文的经济系学生可谓是把经济学的理论学到了家,他们知道要以最小的投入来达到目的。抄袭作业或论文的一个动机就是想加快学习进度,尽早毕业,尽快进入职业岗位去赚钱。但是,如果靠剽窃抄袭毕业,腹中空空,工作以后恐怕也会迟早要草包露馅的。
台森教授感慨地说,过去的大学生写论文时是发愁文献和材料不够,今天的大学生则是为如何从文献的海洋中取舍而苦恼。在信息爆炸和互联网的时代,甚至有的教授也抵制不过诱惑,从互联网上进行学术偷窃。
最后,台森教授提供了以下互联网论文下栽行情:一篇博士论文的最低价要15000欧元。如果你有一张信用卡,随便到一个网吧坐上5分钟,从网吧出来后你就是博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