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冠军德国为何无法降低高失业率?
2005年2月11日好啦,德国再次成为产品出口世界冠军,看来一切如常。外国人似乎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喜欢“德国制造”,尽管“德国制造”实际上也大打折扣-40%德国产品的半成品是外国制造的。但这些实际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出口世界冠军”的称号有多大的价值。法国报纸写道:德国出口虽然达到高峰,但就业人数却跌入低谷。它不无道理地问道:难道这不是一个荒谬的现象吗?
是的,初看起来这很荒谬,但高经济成果和低就业率的矛盾还是可以解释清楚的。车间里空无一人,一切生产环节都由最优化了的计算机程序控制着,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而越来越多的人却因此失掉工作和收入,因此也就没有能力购买这些优质产品。技术的进步虽然使一些老行道消失了,却创造了同样多的新工作岗位。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得到这样的安慰。
但这一规律现在不再有效了。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增长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使得生产过程越来越不需要人工。在美国和英国,人们掩饰了这一事实,并想方设法鼓励人们借贷消费。大多数美国人和英国人都负债累累。购买,购买,再购买-必须有足够的需求量,否则企业不会投资。企业不投资,经济周期就会遭到破坏。但用借贷刺激消费的方式也不是维持经济正常循环的办法,因为人们不可能无止境地依靠借贷消费。
而德国人不愿意采取这种过日子的方式,他们更趋向于储蓄。他们对未来深感忧虑,并知道,国家养老金制度总有一天会完蛋。他们还担心会失去工作。德国是出口世界冠军,但却有500万失业者。而企业却利用了人们的这种不安心理。他们要求延长工作时间而不增加工资。德国作为出口世界冠军的2004年,企业的收入增加了11%,但企业雇员的工资却停滞不前。居民储蓄率也上升到10.9%。这是20年来的最高记录。如此,私人消费没有出现高潮还会有人奇怪吗?
以前,德国的经济发展有一个经典模式,即高出口带动国内经济,然后企业会进行大量投资,这又能提高企业的利润,从而增加职工的收入,这样也就促进了消费。但德国经济的这一循环早就被打破。只要德国企业相信,可以用延长工时和减少职工的实际收入来取得高利润的话,他们就不必为没有市场需求以及糟糕的经营状况感到惊讶。经典的优惠政策也遭到挫折:没有企业家会因为低的银行利息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就建设新厂房,购买新机器。只有他们在确信需求量会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才会做出增加投资的决定。可他们却用毫无意义的延长工时和减少工资扼杀了需求的增长。
出口与失业的荒谬实际上不是荒谬。真正荒谬的是,尽管有清楚的症状,还开出了延长工时,减少工资这一错误药方。世界冠军的头衔会成为过去,而失业问题却永远是现实的。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