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繁
电视直播节目
最新视频
焦点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特朗普
广告
德中关系
德国和中国均为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并互为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与此同时,两国在人权法治等议题上存在分歧。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疫情趋缓 措施趋紧
过去两周来,上海的新增感染病例数量在不断下降。但德语媒体注意到,政府的防疫政策非但没有放松,反而变得更加严苛,一些新出台的措施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德语媒体:德国不妨师夷长技以制夷
《北巴伐利亚信使报》建议德国经济界向对手学习,也加强经济内循环,从而减轻对中国的依赖性。瑞士《金融经济报》则认为,中国的严格防疫措施将拖累全球经济。
德语媒体:德国总理的“反华之行”
德国总理肖尔茨4月28日前往日本访问。“明镜在线”及《世界报》皆认为,肖尔茨一改过去德国总理访问亚洲会先前往北京的传统,选择日本作为首站,这是对北京发出的政治信号。
德语媒体:应确保可以随时替换中国
《时代周报》的一篇客席评论建议,德国今后应主要和价值观相近的国家进行贸易,即便要同中国做生意,也必须确保中国伙伴随时可以被替代,哪怕这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商报》则预计,习近平近几年不太可能下令攻打台湾。
德语媒体:西方愿意牺牲经济利益、为价值观而战吗?
《新苏黎世报》呼吁,西方国家必须在乌克兰战场向北京专制者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西方愿为价值观而战”。《焦点杂志》刊评认为,当年苏军入侵阿富汗时,贪婪的西德就未曾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如果这种贪婪不能被制止,欧洲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对华依赖。
德语媒体:脱钩中国 欧洲经济需加强内循环
《商报》认为,中国当局正通过出台一系列不可能得到完全遵守的法规,来制造拿捏企业的法律把柄,这将导致外企谨慎赴华投资。《南德意志报》则指出,中国和西方矛盾迟早会激化,欧洲应当加强“内循环”,为将来不可避免的脱钩做好准备。
德语媒体: 美国哪怕再坏 也总比中国更好
《每日镜报》呼吁,在中国、俄罗斯构成越来越大挑战的今天,德国不应该出于经济利益而拒绝选边站,而是应当坚定地站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边。《南德意志报》则点评了香港新一届特首候选人李家超,认为他上任后将更加强硬地打压民主派。
新任德国驻华大使:帕特里夏·弗洛尔
去年9月,刚刚履新两周的德国驻华大使贺岩突然去世。此后这一职位空缺待补。时隔半年,新一任的大使人选终于确定:前欧盟驻日本大使、拥有丰富外交经验的弗洛尔成为新一任德国驻华大使。她也是德国首位女性驻华大使。
德语媒体:德国离不开中国市场吗?
由于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一边倒的表现,德国经济界普遍担心,一旦中欧关系急剧恶化,失去了俄罗斯市场的德国企业,也有可能会进一步失去中国市场。
曼海姆到青岛:德中再辟货运列车新线路
近年来,欧中之间的物流运量不断增长,新冠疫情期间更是出现了运力紧张的状况。在这一背景下,德中之间又新辟了一条定期货运列车线路,从德国西南部的曼海姆通往中国海滨城市青岛,全长超过1.2万公里。
德国冬奥冠军:比赛一结束就离开中国
刚刚在北京冬奥上斩获两枚金牌的德国雪橇运动员盖森贝格在2月16日的电视访谈节目中,对自己的冬奥之旅进行了批判性总结。她认为此次的东道主中国正与世隔绝,并且承认这次参赛面临着“内心纠结”。
德语媒体:德国缺乏抗衡中国的意愿和能力
大多数民主国家都不会派遣高级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丹麦等国公开宣布进行外交抵制,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虽然措辞模糊,但也不会派遣政府高级代表。
德语媒体:不断加剧的中欧摩擦
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 新近发布的一次民调结果显示,中欧关系不仅仅在政治层面上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冲突,经济领域的合作也不容乐观。
客座评论:中共对德国“胡萝卜加大棒”会有用吗?
世界政治有的时候看上去有点像万花筒,经常会冒出常人不知的、戏剧性的故事。政治学者张俊华对最近中国政府针对德国所展开的一系列幕后外交活动进行梳理,并试图分析德国政府未来对华政策的走向。
德语媒体:德中之间为何不能既是伙伴又是制度性对手
德国和欧盟对华新战略中将中国同时定位为“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法兰克福大学政治学者比巴在《商报》发表客座评论,论述这种“三分法”对于德国和欧盟利益而言无所裨益。《图片报》呼吁抵制北京冬奥会。
德语媒体:贝尔博克尚缺外交手腕
新上任的德国外长贝尔博克力推价值观外交、和默克尔对华政策划清界限,还在欧盟形成共同立场之前抢先宣布不去北京冬奥,这一系列做法引发了主流德语报刊的批评。《新苏黎世报》呼吁德国外交部重回实用主义,《南德意志报》则指责她破坏了欧盟共同外交。
德语媒体:外长宣布不去奥运 是否明智?
《总汇报》认为,欧盟应当共同宣布外交抵制;《慕尼黑信使报》指出,表态总比沉默好;《斯图加特新闻报》呼吁德国外长稍微降低一些音量、切勿威胁德国企业的就业岗位;《人民之声报》则担心,柏林最终会输掉这场德中外交较量。
德中关系何处去 “肖习通话”现端倪
关于肖尔茨和习近平之间的首次电话会谈,新华社通稿洋洋洒洒上千字,而德方声明只有几句话。柏林新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是否表现得过于低调?总理肖尔茨和外长贝尔博克之间是否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就如何对待中国存在严重分歧?
肖尔茨与习近平通话:讨论深化双边关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21日晚同德国总理肖尔茨通电话。此前曾有德媒报道称,肖尔茨在就任德国总理前就曾与北京通过气。在肖尔茨就任时,中国领导人也第一时间表示祝贺。
专访:对华外交的主导权在德国总理府
绿党女政治家贝尔博克担任外长之后,德国对中国是否会更加强硬?德国的对华外交政策,究竟谁说了算?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教授辜学武回答了这些问题。
德语媒体:德国的中国难题
九月份的联邦大选中,对华政策曾是重要选战议题之一。反对党批评默克尔政府出于经济利益,对北京一味姑息迁就。
专访:美国说服欧盟抵制冬奥的努力已经失败
肖尔茨领导的德国政府刚上任就面临是否和美国一道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难题。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教授辜学武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指出,新政府在这方面的模糊表态应该是在争取时间和欧盟伙伴协商共同对策。
肖尔茨正式就任德国总理 东西方发来贺电
社民党政治家肖尔茨正式当选联邦德国第九任总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一时间表示祝贺。而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向肖尔茨表示祝贺的同时,也都向卸任的默克尔致谢。
德国“铁娘子”默克尔的中国足迹
从2005年出任德国总理至2021年卸任,默克尔总共12次访华,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位德国政坛“铁娘子”的历次中国行。
德语媒体: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德国红黄绿三党联合执政协定中,共12次提及中国,比俄罗斯多了一倍。更为重要的是,阐述对华政策的文字要比默克尔时代更为直接和强硬。
中方警告德国准外长勿做两国关系“建墙者”
来自绿党的德国候任外长贝尔博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会实行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政策,同时不排除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可能。对此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做出回应,警告“德方个别政客”不要过分强调分歧并上升到制度竞争层面。
德语媒体:是谁弃彭帅于不顾?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办公室对彭帅表示团结,并要求中方保证彭帅的自由和不受胁迫。《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指出,相关声明也间接点出了彭帅风波中国际奥委会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对华强硬 德国准外长:不排除抵制北京冬奥
社民党籍总理肖尔兹 (Olaf Scholz)领导的内阁宣誓就职后,40岁的贝尔博克将成为德国首位女性外长。她在上任前对中国批判的态度已经引起各界关注。
对华政策:德国新政府面临抉择
德国即将开始联合执政的三个党派公布的组阁协议中,有关德国未来对华关系表述表现出与默克尔政府不同的侧重点。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
默克尔:“和中国脱钩会伤害到我们”
德国看守政府总理默克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德国可能最初在一些领域与中国合作时很天真,但不应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局势而切断所有联系。
使用德国柴油机的中国军舰
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正越发紧张,中国快速提升军备是重要原因。尽管欧盟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但是德广联和《世界报》的联合调查发现,由于现行法规存在漏洞,中国最新型号的驱逐舰、护卫舰正在使用德国厂商的柴油机。
德语媒体:欧洲应当自己花钱开展中国研究
德语报刊继续关注德国孔子学院有关习近平的讲座被北京方面叫停的议题。《新苏黎世报》认为,欧洲的高校应当停止和孔子学院的合作,让这家文化机构像歌德学院那样在各地独立运作。《汉诺威汇报》则批评了德国高校在此问题上的犹豫不决。
默克尔周一与李克强举行了告别会谈
本周一,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举行了告别会谈。德国政府新闻稿指出,由于疫情原因,会谈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举行,双方谈及德中双边合作和经济关系等话题。中方报道指出,北京期待德国新政府延续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
德语媒体:依赖中国 依赖台湾 德企还有救吗?
《法兰克福汇报》担忧地指出,疫情期间,德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强了,而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也绝非易事。《商报》则担心,一旦台海发生战事,高度依赖台湾芯片产业的欧洲企业将会受到重创。
即将退休 默克尔与习近平“告别通话”
几个月后就要退休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一次“告别通话”,双方谈及了德中关系、欧中关系等当前重大话题。默克尔还对习近平表示,今后她将“继续为促进德中、欧中理解与合作作出积极努力”。
专访:“不惜一切代价与中国对话是错误的”
曾在中国任教数年的德国学者Alicia Hennig接受了德国之声采访,谈及她在中国高校的经历、在华外国学者的困境,以及德国学术界在面对中国时的自我麻痹与自我审查。
德语媒体: 美中争斗 欧洲靠边站?
《世界报》呼吁,德国不能再一味地“闷声大发财”,而是必须在地缘战略方面做出更多贡献,否则必然会越发依赖中国。《新苏黎世报》则叹息,欧洲只能在这场地缘战略争霸中充当配角。
德语媒体: 中国能扭转生育率下滑吗?
《新苏黎世报》认为,禁止堕胎、鼓励男性做家务等措施,都难以阻挡生育率下滑的大趋势,长期而言,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效率才是有效应对手段。《莱茵普法尔茨报》则指出,德国企业承担不起退出中国市场的后果。
专访:绿黄两党“对中国将是巨大挑战”
德国大选结束,目前组阁形势仍不明朗。但选前对华政策表态强硬的绿党和自民党很有机会进入执政联盟。这对于未来的德中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德国之声中文网专访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教授。
专访:新的中国政策势在必行
德国大选后新政府是否会改变默克尔之前的中国政策?德中关系将面临哪些挑战?德国之声记者Rodion Ebbighausen就此采访了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Barbara Pongratz。
德语媒体:欧洲各国相互较劲 却忘了真正对手
中远集团和汉堡港达成交易、入股集装箱码头的消息,引发了《时代周报》的批评,作者认为欧洲各港口总是把邻居作为目标,却忘了和邻居携手抵御中国影响力。瑞士《联邦报》则继续关注中国宣布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最后一轮大选辩论 候选人终于谈及中国
距离德国联邦大选不到3天,7个主要政党的候选人进行了最后一轮电视辩论。此前三大党的数轮辩论中,外交战略议题缺位饱受各方诟病。而现在,各候选人终于开始争论对华政策。
德语媒体:妄想左右逢源的欧洲咎由自取
德语报刊评论版周三继续关注被澳大利亚潜艇订单事件搅动的美、欧、中三角关系。《世界报》认为,欧洲人和中国人闷声大发财、拒绝坚定站在美国一边,因此遭到美国惩罚纯属活该。《时代周报》则感叹,中美两国都不再会容许欧洲左右逢源。
中远入股汉堡“福地”码头 工会忧心
在连续数月的谈判后,中国国企中远集团和汉堡港9月21日共同宣布,中远将收购汉堡港“福地”码头的35%股份。此前在谈判过程中,主要的阻力来自于工会和左翼党。他们担心,汉堡港的劳工权益将会遭到中国国企的蚕食。
默克尔前顾问谈对华政策:“不能存有任何幻想”
默克尔前外交顾问霍伊斯根在接受德媒采访时表示,德国应继续与中国对话和做生意,但必须清楚代表自己的原则,防止未来世界按照中国规则运行。他也提到中国在外交上勒索其他国家的行为“相当残酷”。
联邦大选:中国最希望拉舍特当选
联邦总理默克尔在16年任期内不断扩大德中政治和经济关系。中国领导层将默克尔视为最重要的欧洲政治盟友。分析家认为,中国会希望默克尔接班人是拉舍特或肖尔茨,以延续默克尔的对华温和路线。
中方谢绝德国军舰访问请求
德国外交部9月15日透露,中方已经回绝了德国海军“巴伐利亚号”访问中国港口的请求。这艘护卫舰8月初启航前往印太海域,预计会在12月中旬穿越南中国海,但是将避免存在争议的水域。
默克尔卸任前与习近平通话 德中纪录有别
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不久,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打电话给习近平,即将卸任的她和刚刚与拜登聊完的习近平谈了什么?
德语媒体:默克尔执行的对华政策“已经过时了”
随着德国联邦议院大选的临近,德国对华政策也逐渐走进“后默克尔时代”。今年3月被中国政府列入制裁名单的欧洲议会绿党籍议员比蒂克菲尔在接受德国《日报》采访时批评默克尔对华政策“有可能使德国在面对一个日益傲慢的政权时陷入无助的境地 ”。
专访:只要中美不开战,德国就不会“选边站”
德国大选已经进入倒计时,默克尔长达16年的总理生涯也接近尾声。如何评价这位“铁娘子”的对华政策?新政府对北京的态度是否会更强硬?在中美对峙持续的情况下,德国该如何处理和这两个大国之间的“三角关系”?
前一页面
第8 页,共27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