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Uber打的叫停
2014年9月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智能手机上使用打车软件,对乘客而言,非常便捷而舒适。但它也不乏争议。中国国内曾出现过数千个打车软件,比如"嘀嘀打车"、 "好打车"等。由于驾驶员缺乏认证、监控不严、投诉后没有部门处理等困难,深圳和上海等大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先后禁止了打车软件的使用。周一,德国州法院也对类似的一个名叫Uber的软件下达禁令。
在德国,在许多城市,拥有执照的出租车司机数量受到控制,由此,他们不会遭遇过多的竞争。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有生意头脑的人想方设法打入这个受到保护的领域。到目前为止,多数工业国家出租车司机感觉自己的生活相对稳定:出租车行业有某种垄断性质。只有获得执照后方可开业;价格亦由国家统一规定,出租车公司无权自定。
不过,总部位于旧金山的UberApp打车服务公司出现后,尤其是UberApp登陆欧洲后,问题也随之而来。
竞争威胁
Uber并没有自己的车队,而主要是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平台。通过App,客人可以预订车辆,并能看到最近的车在哪里。客人也经由App交纳车费,其中20%归Uber。Uber的经营特点是,年满21岁的有车人均可报名当出租司机,而这样的出租司机无需执照,因此也无需遵守出租车的统一价格。所以,Uber的客户坐车便宜。
当然有例外情况,不如天气不好而需要打车的人很多。这时,Uber也会大力提价。公司说,供求关系嘛,合情合理。去年12月纽约猛降大雪,3公里的路程竟然贵至90美元。
Uber胜利进军,速度极快。5年前,一个叫做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的人才建立了这家公司,如今,Uber已在37个国家经营,其中包括20个欧洲城市。Uber的身价也不断增长。据媒体报道,去年,该公司的市价估值是35亿美元,现在已增至170亿,超过了 Hertz 或 Avis这样的出租车大亨。
成功原因
在数字世界扎根的企业常能强烈刺激投资人的想象。2008年,"脸书"的市值估价是150亿美元,两年后便升至500亿。2012年5月,这家网络服务公司以1000亿美元的身价上市。
Uber的经营模式以互联网为基础,属于价格比较和中介门户网站。互联网巨头们乐意收购这样的门户网站。谷歌以1.5亿美元收购了餐饮业的领军人Zagat。此外,谷歌还收购活跃在交通领域的网上公司,以扩大自己的商业帝国。去年,谷歌还几乎出手近5亿美金收购了以色列定位软件公司的Waze。该软件能够实时传输交通阻塞的数据。谷歌最新的收购行为是购置卫星图片系统Skybox Imaging。这是对谷歌地图系统的重要补充,因为它能以高分辨率制成外层空间的图片。这场交易的售价:5亿美元。
Uber直线上升的一大原因是,出租车市场盈利丰厚。根据联邦统计局的一项统计数字,2012年,仅德国就有约2.16万家出租车和车辆租赁公司,经营总额为37.4亿欧元。从2009年到2012年,公司总数减少大约3%,总经营额却增加了大约10%。
法院裁决暂时禁止Uber
德国计程车和租车联合会主席米勒(Michael Müller)大声呼吁抵抗Uber这一来自美国的竞争者。他指出,私家车驾驶者没有出租车市场的经营许可,一般既不纳税亦无载客保险,不做定期健康检查,常常也没有证书以及关于其车辆技术状况的检测报告。
Uber辩称,鉴于所有乘客和提供服务的合伙人的评价都始终受到评估,因此,服务质量是有保障的。
毫无疑问,Uber的进展当然引发了许多冲突,其中就包括同主管机构和出租车公司的纠纷。在不少地方,主管机构和出租车企业视Uber为非法竞争者,并将其告上法庭。在柏林和汉堡,曾有人打官司试图禁止Uber的经营。本周一,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州立法院做出一项在全德有效的临时裁决:在有关部门正式按照"人员运输法"特批之前,Uber 不得运送乘客。触犯这条法令,将被罚款高达25万欧元。Uber也将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诉讼。该公司称,"为捍卫我们的权力,将不余遗力把官司打到底。"
作者:Insa Wrede 编译:李鱼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