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报业黑色的一天
2012年11月1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评论报》申请破产的举动并不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但消息传出,仍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受到冲击的不仅是该报的近500名员工以及订户和零售商。对于一直在困境中寻找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的整个德国报业来说,这都是一个灰暗的日子。
面临停刊危险的《法兰克福评论报》一直是战后德国媒体业的一个重要声音。该报创刊于1945年8月1日,是西德民主新闻的创建者之一。1946年至1973年,该报的发行人和主编一直是格罗尔德(Karl Gerold),一位在纳粹时期受过迫害的的社会民主党人。在他的领导下,《法兰克福评论报》成为了一份左翼自由派的报纸,形成了其重批判性、知性的风格。它与《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世界报》和《日报》一起,组成了德国报业出版业的"甲级"联队。
"不能指望这份报纸赚钱"
因此许多德国人不愿相信,这样一份报纸会从德国的媒体界消失。但该报多年来的经营困境迫使报社持股人作出了放弃的决定。过去几年,《法兰克福评论报》平均每年亏损2000万欧元。今年上半年,该报的订户数量和广告收入持续下降,营业额大幅缩水。
财政困境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初见端倪。相应而来的是一系列节约措施。2004年,社民党的媒体持股公司DDVG接管了《法兰克福评论报》的大部分股份。2006年,科隆的老牌出版社杜芒(NDS)收购了该报50%的股份。出版社拥有者内文·杜芒(Neven DuMont)当时就表示,不能指望《法兰克福评论报》赚钱。他的目的是让这份报纸走出困境,并以其影响力提升杜芒旗下其他地区性报纸的地位。
此后报社进行来许多革新尝试,包括降低成本,适应潮流缩小版面为"便携式",同时加大网络版的投入,《法兰克福评论报》的网络客户端服务曾获得多个媒体奖项。但以上措施和上亿欧元的投入似乎已无力回天。该报的订户数量从创建初期的40万下降到了目前的11,8万。
凸显印刷媒体困境
《法兰克福评论报》的命运是德国印刷媒体的缩影。面对互联网媒体攻占市场,读者大量流失和广告收入锐减,传统的纸质报刊几乎都遇到了经营困难。但《法兰克福评论报》又有其特殊性,首先它要面对同一大都市内的有力竞争者-《法兰克福汇报》。有媒体分析指出,评论报长期以来没有确立起它在当地的地区媒体优势。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左翼自由派读者群的消解是导致订户数减少的主因。此外,没有及时在德东地区广泛赢得读者以及在数码领域涉足太晚,也被认为是该报未能力挽狂澜的原因。
《法兰克福评论报》申请破产保护后,将由托管律师暂时管理资产,寻找新的投资方。报社日常工作继续,报纸继续发行。但许多业界人士认为,停刊只是迟早的问题。《法兰克福评论报》是德国第一家进入破产程序的全国性大报,但不会是最后一家。据《明镜周刊》报道,Gruner+Jahr出版集团旗下的《德国金融时报》可能也将时日不长,集团高层将在本月内就是否继续出版该报进行讨论和表决。
综合报道:叶宣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