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一场政治宣判
2019年1月1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题为“中国判处一名加拿大公民死刑”的文章认为,谢伦伯格死刑案可以让人看到政治因素:
"他的一审拖了两年半。今年12月底,人们突然获知,他的案子需要重新审理,而就在4周前,华为财务长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周一,法庭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当庭宣判了对这名加拿大籍被告的裁决。非同寻常的还有,外国记者被允许旁听,中国电视台也对该案审理进行了详细报道。"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中国法专家克拉克(Donald C. Clarke)教授对《纽约时报》表示,今天(周一)的迅速判决让人不能不觉得这是一场政治审理。他说,中国政府希望,全世界都只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而谢伦伯格的命运同他有罪或是无罪完全没有关系。克拉克还阐述,如果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愿意让谢伦贝格获释,它立即就会发生。"
作为对该案的回应,"加拿大发出了中国旅游警告。加拿大外交部写道,加拿大公民须格外小心,因为很难想象,这个国家会使用法律。加拿大总统特鲁多也使用了类似的言辞:他的政府对中国开始随意使用死刑深感忧虑,而该案的被告是一名加拿大人。"
人工智能资金的投入对比
《商报》关注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对世界发出的挑战。文章写道:
“听上去令人印象深刻:德国计划在2025年以前投资30亿欧元,为未来作准备,从一个传统的工业国向一个人工智能的领先国家转变。……欧委会计划在2020年以前在全欧洲范围内投资至少200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这最多只是热石板上的一滴水。这场竞争最有可能的赢家是一个几年前仍不太被当回事的‘门槛国家’。中国计划在2030年以前向人工智能投资1500亿美元。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就能看出数字上的差别。”
“在中国,发令枪已经打响了,欧洲还没找到起跑线在哪儿。赛跑已经开始了,这里才开始考虑训练的事。” 文章写道:“早在2017年7月——也就是一年半之前,在数字时代,这相当于过去的数十年!——中国就推出了一份‘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计划。或许可以对此不屑一顾。毕竟这多少只是拷贝了三份美国总统奥巴马任下的政府报告。”
但坐在德国联邦议会玻璃房子里的议员们,在数月前才费了好大劲任命了一位主管数字化的国务部长。他们实在没什么可骄傲的。特别是,中国已经用巨额的预算支持了计划,如果立刻就能实施,哪还用得着长篇累牍的文书?
中国在教育上展开了攻势: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开始学习编程。中国的学校在世界上率先将机器人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尽早习惯与机器打交道——反之也是,机器的编程设计让操作十分简易。”
文章接着写道:“在中国,个人愿意付出的程度也令人惊叹。人们工作的模式是996——早9点到晚9点,一周6天。没人愿意错失通往未来的列车。国家的雄心也没有边界:9月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反垄断部门迫使外国企业公开其技术和商业模式。”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在中国,人工智能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机遇与挑战之一,即便老欧洲才刚刚谈起这件事。”
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