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可替代抗生素的新药?
2014年11月7日在医治细菌性感染方面,研究人员或许取得了一大进展。《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了一种人工合成的新物质,论文作者认为这种物质可能可以替代抗生素。
致病细菌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现象现在在全球越来越多,而且有些情况相当严峻。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就称,“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大量出现,已不是未来预言,而是此时此刻遍布世界各地的现实。”
一般来说,新的药性物质在推向市场前都要经过长时间的测试。但Lascco公司却已宣布明年就将进行临床研究。不过已有医生和学者表示,这种新的药性物质很可能并不能替代抗生素。
“一个不可抗拒的诱饵”
科学家们利用脂肪研制出名为“脂质体”的人工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拥有球状结构,可把特定药物运送到患者体内的特定区域,起到靶向作用。假如某位患者受细菌感染,就可让其服用所谓“CAL02”脂质体膜。“在患者体内,细菌释放的致病毒素更倾向于吸附在脂质体上,而不是侵害人体自身的细胞,从而变得无害。”论文作者之一阿妮特·德莱格(Annette Draeger)解释说。细菌释放的毒素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把毒素无害化,意味着增强了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
德莱格对德国之声表示,他们是偶然发现这一“诱饵系统”的。她所在的瑞士伯尔尼大学解剖学研究所由18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原本是研究细胞膜被细菌毒素破坏后是如何修复的。他们发现,细菌毒素都吸附在细胞膜上一定的、不稳定的脂肪上即脂质体区域。德莱格说:“我们仿制出更好的、性能更稳定的脂质体。”
论文另一位作者爱德华·巴比楚克(Eduard Babiychuk)把脂质体描述成细菌毒素“不可抗拒的诱饵”。他说:“脂质体好像对毒素有魔力,吸住不放。”
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大
抗生素问世仅有100来年。对寿命极短的细菌来说,在这段时间里,意味着它们已繁衍了数千万代,可以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包括生成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并遗传给下一代。
据世界卫生组织告知,造成耐药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用药不当,比如患的是病毒性感染,却也服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对病毒并不管用。还有服药不彻底,因为大部分患者一旦感觉好了便过早停药,而不是坚持服完疗程。此外,养殖业过度使用抗生素也可能有助于细菌生成耐药性等等。
德国医保机构DAK上周公布的一项调研报告就再次证实,德国医生经常毫无必要地开抗生素药,比如患者得了病毒性感冒,他们也开抗生素。单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记录到45万起耐药性肺结核病例。其它多发性细菌感染病的耐药性也在增大,如导致尿道感染、肺炎、血液感染等的细菌。
耐药性对住院患者带来的危险尤其大。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就在医院内很流行,无药可治。住院患者一旦感染上,后果往往是致死。
聚焦不多发性细菌感染
医学界对这一抗生素替代品表示欢迎,但也有一些医生持保留意见。德国耶拿大学负责临床研究的主治医生弗兰克·马丁·布伦克霍斯特(Frank Martin Brunkhorst)就对德国之声表示:“我怀疑这种办法是不是真的有效。”他指出曾有过好几个把脂质体和磷脂当作药物进行的研究,结果均告失败。
布伦克霍斯特表示怀疑的原因是脂质体并没有真正杀死细菌。他说,细菌性感染主要发生在软组织,如果停用脂质体,毒素就会回到血管。不过对不多发性的葡萄球菌感染病例,布伦克霍斯特认为可以用脂质体试试。感染葡萄球菌后可能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此时大量毒素在短时间内进入患者的血液,可以导致患者几小时后便丧失性命。
波恩大学的制药微生物学家汉斯-格里格奥·萨尔(Hans-Georg Sahl)也持这一看法:“使用脂质体,不可能完全替代抗生素。”在他看来,脂质体更多地是一种配合抗生素的辅助治疗,这样也有助于减少耐药性的生成。
Lascco公司的萨马蕾·阿泽雷多·达西尔韦拉·拉豪尼亚斯(Samareh Azeredo da Silveira Lajaunias)对此表示赞同。她计划2015年进行临床研究:“该临床研究旨在判断CAL02是否适合作为标准疗法——其中包括抗生素疗法——的补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