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供应不足对德国的影响并不严重
2011年1月10日"工业界猜测,中国的环保新规定主要是为了向世界贸易组织做辩解,因为世贸组织允许因环保原因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至少迄今为止,包钢等中国钢铁巨头很少顾及环境。大量使用酸剂才能使稀有金属从矿土中分离出来,这一过程产生大量废水。在包头,废水至今几乎未经净化就排入江河。正因为这样无视通行的环保标准,中国八十年代以来才能以低价生产稀土,导致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矿山被排挤出市场。
"位于波恩的金属进口商玛森在业内被视为中国金属问题专家。他认为,供应不足的状况对德国工业并不那么严重。国际市场的价格上涨将自动化解供不应求的现象。
"这是因为中国现在虽然垄断了这些金属的生产,但并没有垄断世界资源。在全世界值得开采的约3500万吨矿产中,中国只占30%,其它埋藏在俄罗斯、美国和澳大利亚地下。由于价格上涨,早已放弃的矿产现在又值得重新开采。例如,澳大利亚矿山准备2012年向国际市场投放两万吨,美国的派斯山矿山公司甚至希望2014年之前能开采四万吨。
"长期来看,如果增加开采量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德国工业界则寄希望于从电子垃圾等废品中回收贵重金属。但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回收技术。玛森说,'这说明德国工业显然还没有面临货源不足和价格高昂的压力。"
人们担心流水线不久将停工
而《德国金融时报》对稀有金属的匮乏很不乐观,认为人们担心流水线不久将停止运行并非"空穴来风":
"许多情况表明,资源危机正在形成。它与金融危机不同,此事没有一家央行能向市场注入资金。即使找到新的原料资源,但等到建成矿山、开采出第一吨矿产,至少需要五年时间。与这种长期的风险相反,经济界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短期思维:在战略性采购问题上,今天人们更多想到的是下几个季度、而不是今后几年。
"保证短缺原料的供应是高科技国家德国的战略话题,但德国耽误了这个发展过程。多年来,中国在非洲等地掌握了无数原料资源,而缺乏资源的欧洲却落得两手空空。不过,作为工业点的德国手中还有一张王牌,这就是科学。它提供的不是过急行为,而是解决问题的长期战略。通过学科内部的合作,它能够把材料学、金融和信息管理以及资源战略融为一体。"
报摘:汇文
责编:李鱼
以上文字摘自或编译自其它媒体,不必然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